“我不仅感受到了老书记们扎根社区、奉献群众的情怀,而且学到了不少做基层社区工作的‘道’和‘术’。”听完在静安区临汾路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举办的这一期“新时代好班长——居村党组织书记论坛”,一名初任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兴奋地跟记者分享他的感想:“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今年是上海居村“两委”换届之年。如何让“小巷总理”们上任就“上手”,迅速进入“实干模式”?在以往“师带徒”的基础上,今年上海市委组织部通过打造“居村党组织书记论坛”这一平台载体,探索对居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开展长期而有效的培训方式。
不照本宣科、不讲空道理,每月两期的论坛设置不同议题,请来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出身、不同居住区类型的居村书记们现身说法,讲亲身经历,讲治理案例,讲工作秘诀……迄今为止,“居村党组织书记论坛”已举办9期,并面向全市所有居村党组织直播,让新任和初任书记们对办好“开门一件事”、踏实迈好履职第一步有了更大底气。
一堂荡涤心灵的“党课”
去年12月,上海启动居村“两委”换届。截至今年5月底,参加换届的6094个居村党组织和6036个居村委会全部完成换届选举。一大批新任居村党组织书记走上基层舞台。与以往不同的是,从这一届起,居村党组织书记的任期由3年改为5年。
“你内心如果是一团火,就能温暖居民;你内心如果是一块冰,就是融化了也还是零度。”首场论坛上,“60后”的嘉定区菊园街道嘉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高建国的话,得到现场居村党组织书记代表的认同。在他们看来,在基层工作,与老百姓打交道,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甘于奉献的心。
普陀区桃浦镇同济沪西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俞浩泉是一名“90后”。他说,始终牢记师傅梁慧丽教我的“遇见居民要热情、接待居民要有感情、解决问题要真性情,才能真正拉近和居民之间的距离”。俞浩泉部队转业,有一次因联系不上一名独居老人,在穷尽方法后翻墙进他家查看,不想与老人撞个正着。也正是这个契机,让他得到了居民的认同。
俞浩泉聊起自己的“糗事”,引得现场观众哈哈大笑,笑声中也带给新任书记们思考:融入居民区,引领大家参与治理,将是他们要突破的第一件事。那么,属于他们的契机在哪里?
“百姓事无小事,真心真情换民心。这些讲述者,是基层工作者的榜样,他们给我上了一堂堂荡涤心灵的党课。”一位在线收听多次论坛的新任书记说,工作方法、技能技巧可以通过经验慢慢累积,但做基层工作的热情、为民服务的初心,需时时叩问,才能坚守始终。
带着难题找“参考答案”
“你们是怎么做通一楼居民的工作的?”在主题为“党建引领聚合力,加装电梯惠民生”的居村党组织书记论坛上,静安区临汾路街道临汾路375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吕文洁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 这是许多居村党组织书记在加梯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吕文洁回答,做群众工作没有统一的模式、方法,靠的是基层社区工作者在党建引领下用真心耐心打开老百姓的“心锁”。
虽说没有统一模板,但临汾路街道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总结出不少经验。居村党组织书记论坛组织大家参观了街道的加梯工作室。一份记录了12条“不愿意加梯理由”的表格,让参观者十分感兴趣。这份表格列举了居民明面上的“理由”和背后的真正原因,以及对应的工作方法。比如,“房客不愿意主动提供房东的联系方式”,真正原因是“房客担心安装好电梯后房东要涨房租”;再如有业主称“家人不同意”,真正原因是夫妻、长辈和晚辈对电梯出资意见不一致。
“看这薄薄一页纸,我能感觉到每一条都凝结了社区工作者的心血。他们蹚过的河、试过的错,可以让我们少走不少弯路。”新任居民区书记小吴认真听着讲解,马上作了一个决定:要组织班子成员再来认真学一次。
乡村振兴、物业治理、数字化建设、带好班子,每个议题都能让居村书记们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郊区村书记们的讲述,让杨浦区江浦路街道金上海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黄文远听得津津有味。“虽然遇到的问题不一样,但很多工作理念、工作技巧是相通的。”同样,黄文远分享的在道路修整美化案例中的业主大会投票战术,也让其他书记“眼前一亮”。
办好“开门一件事”
“开门一件事”,就是要办居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事。这在居村党组织书记论坛上已达成共识。
虽然今年刚成为居民区书记,俞浩泉已找准了“开门一件事”:面对小区居民“停车不规范、夜间消防车无法进入、居住环境不好”等诉求,推进移绿、保树、增车位,通过车位合理调整实现短距离人车分离,同时增加近一倍车位。
“在书记论坛上与前辈们交流,更坚定了我啃硬骨头的决心,同时也打开了治理的思路。”俞浩泉说,将考虑引入共享车位上有报警、通知功能的充电桩,建立规范精细的管理制度,让居民停车出行更便捷。
对于首届5年任期的居村书记来说,如何把握好工作站位,谋划好居村未来前景,显得尤为关键。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浦东新区周浦镇界浜村党总支书记姚辉认识到,因为乡愁很多人回归,党组织要善于挖掘人才,扶持培育让他们有获得感。他说,去年2名本村青年从企业辞职回乡工作,党组织既给他们压担子、交任务,也经常和他们交谈交心,带他们深入农户,了解群众所思所想,解决群众实际需求。给青年人才搭台,让乡村成为实现他们人生理想和事业的舞台。
“居村干部变年轻了,平均年龄更低,学历更高,书记的能力素质更高了,充满了朝气。”朱国萍、梁慧丽、沈彪等资深居村书记也分别出现在论坛上,为大家“指点迷津”。“希望年轻干部既与时俱进、善于学习,又讲奉献、讲担当,不计较个人得失,做敢于吃亏的书记。”“事情不怕难,就怕自己感到烦;事情不怕杂,就怕每天不去抓;事情不怕多,就怕自己常常躲。坚持‘三不怕’的动力,实际就是坚守为民服务的初心,也就是要我们居村书记始终把责任扛在肩上。”
在上海市委党校教授何海兵看来,社区工作是“眼前和长远工作的相互结合”,居村书记需要有前瞻部署、长期规划的能力,才能将眼下工作和未来发展对接起来,才能在行政事务和交办任务之外,不断强化社区治理功能。他说,希望“书记论坛”未来不仅仅是一个学习交流平台,更是一个“比学赶超”的平台,是一个赋能基层、推动进步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