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贵阳市云岩区黔灵镇沙河村文化广场,已经有村民跳起了广场舞。周边青山环绕,郁郁葱葱,新建的民房错落有致,清澈的溪水从村庄穿过,村委会文化墙上的山水画,无声描述着这里的变化……近些年来,贵阳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红色引擎作用,在全省率先实现贫困人口“清零”,持续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党建示范树标杆
近些年来,贵阳市抓住党建“牛鼻子”,创新推行以“筑城十带、固本千星”为主题的党建示范带创建工程。计划通过两年时间在贵阳市和贵安新区打造10条以上党建示范带,创建千个以上“星级”党组织,明确市委组织部领导班子、县级干部和处室负责人联系45个示范点。
“这几年,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们村积极融入党建示范带建设,在建强党支部的同时,与周边3个村,联合建立片区党委,发展区域党建综合体。通过‘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治理共抓’,在村产业管护、产品销售上发挥了大作用。”息烽县小寨坝红岩村支部书记穆元举说。
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先行区建设等中心工作,该市深入调研、综合研判,筛选确定“基础工作扎实、特色工作典型、发挥作用明显、综合评价良好”的党建示范点,建立符合各地各部门实际的示范带。分类制定精准的考核评价办法,把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落实党建示范带建设情况作为考核依据,对关键项目采取“月报季督”,强化考核结果运用,通过考核将各条示范带创建成果集中展示,确保示范带建设重点亮点突出。
息烽县乡村振兴党建示范带共涵盖四个村,有党员143名。四个村成立片区党委后,在统一管理下,实行葡萄产业统一种植、规划及管理,葡萄红壤碧珠的品牌优势得以彰显,保证了“红岩葡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认可度和信誉度。如今,该党建示范带上已形成合作社5家,葡萄种植面积6000余亩,曾经穷困的小小村寨摇身变为富美乡村。
千村整治惠民生
“多亏刘支书和村干部的热心帮忙,我家才这么快用上了跟城里人一样的水冲式厕所。”最早参与厕所改造的花溪区高坡乡石门村村民王家富说。
基础设施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些年来,贵阳市发挥党支部基层战斗堡垒和领导核心作用,因地制宜,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行动。推进清洁人饮巩固提升工程、“农网”升级改造工程、道路畅通工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农村“厕所革命”工程和农房风貌整治工程“七大重点工程”建设。
“由于长期以来养成的生活习惯,村里多数人家一直使用的是旱厕,夏天苍蝇蚊虫满天飞。现在,我们村是游客到高坡游玩的首站,发动村民把自家原来的旱厕整改到位,改成水冲式厕所,不仅能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更让乡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提升。”花溪区高坡乡石门村支部书记刘德琴说。
该市引导党支部通过党员大会、群众大会、院坝会等形式,发动党员带头、群众积极参与的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以创建“卫生村寨”“美丽庭院”为载体,创新方式动员群众参与村庄清洁行动,完善村规民约,督促农户做好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整治。同时,推行“红黑榜”制度,开展创建卫生村寨“大比武”,将清垃圾、清塘沟、清粪污和卫生保洁纳入考评内容,村党员带头落实门前“三包”,累计发动55万人次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实现新建或改造农村户用卫生厕所2.2万个、村级公厕206座,提升型村(寨)、精品型示范村(寨)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到90%和95%以上。
抓实产业稳增收
“现在进城居住和外出打工的村民越来越多,村闲置房屋和土地也就多了,我们以村里农户闲置的房屋和土地入股,打造特色民宿,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龙广村支部书记陈勇介绍道。
龙广村是水东文化的发源地,改造后的民宿被称为“水东乡舍”。该项目由村支部主导与贵州水东乡舍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实施建设,采取闲置房改经营房、自留地改体验地、老百姓改服务员、保青山留乡愁的“三改一留”开发模式,按照经营收益投资人占60%,农户占20%,平台公司占20%的“622”运营模式,带领村民实现年均1.7万元的增收。
近些年来,该市推进建设乡村向经营乡村转变,综合资源禀赋、产业优势等多种因素,坚持抓好利益联结核心。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产销衔接,探索推行“党支部(村集体)+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四方联盟”利益联结机制。以村企联合、产业连片、基地连户、股份连心、责任连体为载体,采取村民联动、村社共建、社会帮扶等多种形式,优化资源配置,凝聚各方力量,组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750个,在合作社、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297个,成功走出党建引领现代化农村产业新路径。(通讯员 符爱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