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面对易地搬迁脱贫群众,如何强化搬迁后续扶持,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四川苍溪县围绕聚居点建设,探索推行以党建引领为核心,自治、德治、法治和智治相结合的“一核四治”融合治理模式,推进聚居点共建共治共享,全力写好聚居点建设“后半篇”文章。
聚居点建起党支部
隆冬时节,寒气逼人。走进四川苍溪县白鹤乡古泉村江水聚居点,道路整洁、院坝平整、环境秀美,40栋错落有致、鳞次栉比的乡村小别墅跃然眼前,村民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近些年来,苍溪县依托易地扶贫搬迁、土地增减挂等项目,建设聚居点586个,集中安置群众5105户16021人,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想起村民刚入住时的情景,白鹤乡古泉村党总支书记张生说:“那时候,村干部天天扎在聚居点处理问题。后来我们在聚居点建起党支部,以庭院为单元建党小组,还在党员中选出一部分中心户,村上有了‘助手’,党员有了‘新家’,聚居点的事有人管,也管得好了。”
苍溪县坚持以党建引领统筹推进农村聚居点治理,建立党支部225个、庭院党小组508个,推选党员中心户588户,构建形成聚居点党支部+庭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体系,实现聚居点建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工作就覆盖到哪里。
为妥善解决居民管理、环境维护、公共服务等问题,该县成立自治管理委员会15个,修订执行《新村聚居点管理办法》《居民公约》等规定,组建“党员志愿队”“邻家服务团”160余支,建立“居民说事室”285个,切实帮助搬迁群众快速融入新环境、新生活。
如何实现有效治理和服务?五龙镇双树村磨盘石聚居点建起集公共管理、便民事项办理的“联合工作室”,设置卫生保洁、水电保障等8类公益性岗位,通过“菜单式”“接访式”“代办式”服务,力所能及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需求。
“支部引路,自治管理委员会‘搭台’,让群众来‘唱戏’,就是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这样聚居点治理才不会出现‘上冷下热’现象。”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
三大行动倡树新风
“以前住的地方,东西乱放,垃圾乱扔,现在大家都很注意,我也不好意思再乱丢乱扔了。”龙王镇五台村两河聚居点向光荣诚恳地说。
群众搬迁前基本为散居,思想意识、个人习惯等不尽相同。如何让他们在聚居点友好相处?苍溪县通过宣传教育、模范评选、积分管理等方式,引导他们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婚丧嫁娶的铺张浪费、随礼攀比等现象明显好转。
苍溪县实施培育习惯“修”德、倡树新风“传”德、积分管理“兴”德三大行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配套建设文化活动广场108个,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聚居点112个;持续开展以弘扬孝老爱亲、诚实守信等为主题的模范评选、文化传承、感恩教育等活动500余场次,成立红白理事会128个;出台《居民积分管理评分标准》,分户建立个人积分档案,作为集体经济分红和“好人”评选的依据。
“以前我们大多是法盲,现在家门口有了‘法治课堂’,不仅能经常性学法,还能方便用法。”家住月山乡大碑村大碑嘴聚居点的李学平刚刚解决完工资拖欠事件。
依法治理,是苍溪县推进农村聚居点有效治理的重要举措。该县因地制宜建起200米法治文化长廊、58个法治文化广场、132个群众普法之家,开通法治安民、云上法务等网上业务,在线查询、预约办理等服务效率大幅提升。同时,整合人民调解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力量,实施法律服务“敲门”行动,建立“一周一联系、一月一入村”跟踪服务机制,精准提供法律援助2000多人次。
发挥“互联网+”智治优势
“全覆盖高清监控、无线网络、电商物流、自动取款机设到了聚居点,连开会都能在手机上操作……”五龙镇三会村聚居点赵兴春脸上洋溢着笑容。
为推进聚居点智慧化管理和服务,苍溪县充分运用“互联网+”治理思维,借助天网、雪亮工程设立视频监控点320余处,集中建设通信、金融、电商等服务站点290多个,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创新开发“云治通”app平台,开通个人学习、远程会议、信息发布、公开公示等功能,推动各类资源和信息共享,有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以前我们的治理水平远跟不上发展的速度,现在利用互联网时代的红利,协调各方资源共同参与治理,为推进我们‘智慧小区’建设打下基础。”苍溪县委组织部有关人员表示。(本报通讯员 魏湛 王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