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灵丘县从村(社区)“两委”换届、示范创建行动、集体经济、城市党建入手,突出四个重点,提升“四个力”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以村(社区)“两委”换届重点,提升战斗力
全面把握“一降一升”目标任务,班子成员年龄学历结构大幅度优化提升,45岁以下占比48.9%,高中及以上学历占比100%。换届过程中,县级领导带队走乡进村入户,对全县村(社区)“两委”班子情况进行摸底,每人确定一个行政村作为换届包联村,具体指导换届工作。
各乡镇采取“全员述”“系统评”“逐人谈”“实地查”“综合判”五步工作法对村(社区)“两委”班子进行全方位深入考评,切实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人”。对摸排出的5个换届重点村,派出由县委常委作第一组长的工作组,制定针对性措施确保换届平稳有序;对12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按照“4个1”模式开展集中整顿,通过换届实现由弱到强。县级13部门对2008名人选实施资格联审,县乡两级逐人进行考察。
换届完成后,县委组织部第一时间组织全县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深入开展“谋新篇、展新貌、创新绩”主题活动,扎实办好“开门三件事”,引导班子成员及早进入角色、积极履行职责,切实强化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以开展“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创建行动为重点,提升聚合力
申报创建农村基层党建达标县,同时申报示范乡镇1个,达标乡镇4个。围绕创建目标,首先是强化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将村干部基本报酬和村级组织办公经费保障标准提高至11.5万元,出台《灵丘县农村“两委”干部报酬补贴提升方案》,县财政列支1000余万元,全面提高在职农村“两委”干部报酬和离任农村“两委”主干补贴标准,提高岗位吸引力,激励农村干部担当作为;其次是大力推进农村党组织活动阵地规范化建设,推动乡村两级党群服务中心全覆盖,投入150余万元全面提升组织场所规范化建设水平;此外,加强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选派53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村任职,其中43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并有6人实现“一肩挑”。
继续实施“农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今年招收学员85名,同步实施“农村后备干部定向培养工程”,选派21名优秀农村优秀青年赴大同大学学习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近三年选派的45名学员中有25名进入村“两委”班子,进一步完善农村后备力量台账,每村至少储备3名后备力量,按照“一村一名大学生”规划,完成首批60名大学生招录工作,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人力、人才基础。
以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重力,提升致富能力
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夯基工程通过党建引领,多渠道促进集体经济提质增效。首先是特色产业打造一批,积极引导有产业基础、有资源禀赋的村庄依托自身特色发展集体经济,其中白崖台村成功申报红色美丽村庄全国试点,以红色资源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源动力;其次是财政资金扶持一批,积极申请上级财政扶持资金,通过竞争性评审确定35个脱贫村作为扶持对象,每村配套中央及省级财政扶持资金45万元,把乡村特色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多业态、多领域、多层次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以点带面提升集体经济发展质量,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对项目建设运行进行指导,并聘请专业的监理公司全程监督,保障扶持资金用到位、出实效;此外,多种模式发展一批,引导村集体通过盘活闲置的房屋、场地等集体存量资产,采取租赁等方式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或通过整合荒山、荒沟、荒滩等资源,采取公开竞标、合作开发、对外出租等方式产生效益,鼓励龙头企业与经济弱村联合发展,村集体以集体资产、土地、劳务等要素入股,获得资产收益。
年底前,全县186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都将达到10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占比将达到57%。
以全面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质量为重点,提升治理能力
县委书记深入社区进行调研,并组织召开全县社区工作座谈会,着力加强党对社区工作的领导,提升社区服务的覆盖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县委组织部会同民政、财政、人社等部门制定了《灵丘县关于深化社区改革规范社区建设的实施方案》,突出党建引领,规范社区运行,结合社区“两委”换届选优配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县财政列支300余万元全面落实“三岗十八级”薪酬制度,进一步激发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同时,以项目化方式推动党建引领社区网格化治理,并成功申报省级项目,将全县社区划分为102个“全科网格”,并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全面构建党建引领下的镇、社区、小区、楼栋四级联动治理模式,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同步优化党组织设置,对县乡换届后领导班子发生变化的单位及时健全党的组织,持续落实机关党建“四级四岗”制度,引导全县机关单位深入推进“五型机关”创建。(文斌 慧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