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在总投资50亿元的内乡县牧原肉食综合体项目工地上,该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常松郁“诉苦”道:“占地20平方公里、已‘装进’200多个企业的县产业集聚区,无法‘吞进’新的项目了,怎么办?”
同样有“苦恼”的还有李松敏:6年间他把河南省恒辉农牧设备有限公司由本县农村的一个小作坊壮大成为去年完成12亿元产值的高新技术企业,眼下他着急的是“订单多、工人难招”。
一个曾经的山区农业县在5年间蝶变为现今的区域性投资热土和工业强县,其中奥秘是什么?
营商环境“强磁场”,跑出了内乡发展的“加速度”:“十三五”时期,该县GDP综合指标平均每年增速12%以上,全县综合实力实现了从南阳市第三方阵向第一方阵的历史性跨越。
创新发展模式,定制化政策加持。内乡围绕核心企业,树立产业链供应链招商发展思维,强力推进五大工业集群。围绕牧原集团定向制定招商引资政策,推动牧原供应链企业在内乡县域集群式入驻。去年牧原集团及其供应链企业对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达112.5%。目前,装备制造产业、能源及高载能产业等五大工业集群在县工业园区内已形成13大专业园区,各个园区在县里出台的定制化政策加持下犹如“磁力场”,正在虹吸越来越多相关联的项目扎堆进驻。
强化金融供给,放大金融资本磁铁效应。近年来,内乡在实现金融资源带动要素资源的良性发展与高效配置上多措并举,为数百家企业金融赋能。以招商证券、郑州银行等一批县域外金融分支机构入驻等为标志,县域金融机构数量位居全市各县区第一;出台政策支持华福包装集团与央企合作,引导央企资金在内乡集聚;将上市专项奖补资金纳入县财政预算,重推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现在内乡的上市挂牌企业(含全资或控股子公司)达到7家,数量居南阳市第一,区域经济证券化水平全省领先。在资本“血液”的滋养中,域内企业呈现出鲜明的“内乡跑姿”。
打好服务“组合拳”,当好企业“金牌店小二”。自去年6月起,该县全面推行每月16日的“企业服务日”制度、每周周一组织项目调度会。同时实施“企业管家”服务机制,每位县领导均成为“企业管家”,带领1—2名由科级干部担任的“企业首席服务员”点对点服务企业,“一对一”服务全县256家企业。在企业注册、开办方面,实行“白名单”制度,成立开办企业服务专班,今年5月份,到该县注册登记的企业就达3343家。
面对“十四五”末“勇当区域发展领跑者、跨入全省20强、接近全国百强县门槛”的奋斗目标,内乡县委主要负责同志对进一步构筑营商环境“高地”提出了“顶格推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的理念,眼下该县又挥出了把营商环境升级为产业生态构建的“组合拳”。(孟向东 樊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