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地方 > 正文

四川文理学院:坚持校内校外双协同 推动网络思政工作向纵深发展

2021-12-03 16:47:42   

自2017年成立党委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部并全面启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以来,四川文理学院始终坚持校内建设和校外合作两手抓,形成校内校外双协同共发力的新格局,持续推动网络思政工作向纵深发展。

加强校内协同,完善网络思政工作机制

四川文理学院以建设“322”大思政工作协同创新机制为契机,打通部门与部门之间、线上与线下之间以及校级平台与二级平台之间的工作壁垒,提高了网络思政工作各要素之间的协同力度和工作效率,建立起完善的工作机制。

强化校内部门间的工作协同。学校以构建“322”大思政工作体系为主要抓手,打破了各二级单位之间存在的工作壁垒,为部门之间就推动学校网络思政工作的发展进行协同创新和形成工作合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学校加快构建校园红色文化育人网络的战略推动下,学校网思部、信服中心和四川革命老区研究中心等部门协同一致,联合推出“红色巴山”主题网站,积极推动川陕苏区红色文化全面融入学校网络育人体系;学校建立网络舆情监控与应急领导小组和制定完整的监测、引导和处置机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监测预警、服务发展”的原则,将全校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都纳入其中,保证各部门在出现网络舆情后能各司其职、协同一致加以处置。

强化线上和线下的工作协同。学校大力推动优秀网络文化作品进课堂。学校向来十分重视线上网络文化作品的创作生产工作,并经常从中遴选出具有较强思想引领教育作用的优秀作品在线下课堂上展示播放。学校也十分重视推动线下优秀课程资源“上网入云”。学校许多优秀课程资源受制于线下课堂空间的限制,难以在校园发挥出更大的影响力。于是学校积极发挥线上渠道的传播便捷的优势,推动大量优秀课程资源“上网入云”,打造学校网络课程资源库。这不仅有效充实了学校网络文化内容生态,还通过线上渠道大大提这些优秀课程的传播力和感染力。

强化校级平台和二级平台间的工作协同。学校成立校内新媒体联盟,以校级平台为主导,通过合理的体制架构、有效的激励措施将全校各二级单位的新媒体平台和运营队伍都纳入到学校网络育人体系内,大大提升了学校网络思政的内容生产力和工作影响力。

加强校外协同,健全网络思政工作体系

互联网的开放性、多样性和快速性注定了网络思政工作不能闭门造车。一直以来,四川文理学院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加强同校外政府机构、其他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合作协同,推动学校网络思政工作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

加强和政府机构间的工作协同。学校不断加大与地方网信、公安等部门在网络舆情方面的合作。2020年11月,学校与达州市公安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平安共建、宣传合作、文化共建等方面达成深度合作。此外,学校还与地方政府就校外思政教育基地建设达成合作,推动学校思政教育和网络思政教育的成果转化落地。2019年-2021年,学校分别与达州市消防救援支队、阿坝州小金县教育局等政府机构共同建设“四川文理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

加强和其他高校间的工作协同。学校不断加强与省内外各大高校在新媒体平台建设、网络思政队伍提升和网络文化生态塑造等方面展开合作。2019年-2021年,学校先后派出网络思政队伍赴江南大学、苏州大学、河海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和西华大学就新媒体平台建设、网络文化产品打造以及网络思政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调研交流,既对外展示学校已有的典型经验,又全面学习其他高校的先进做法。

加强和企事业单位间的工作协同。学校在网络舆情监测、融媒体发展、网络文化产品打造等方面与各大公司展开合作,推动学校网络育人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前进并取得良好教育成效。

校内校外协同一致,网络思政工作成效显著

四川文理学院通过建设“322”大思政工作协同创新机制,成功构筑起校内校外双协同循环,助推学校网络思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校园网络文化生态日趋完善。通过加强校内协同,特别是在成立校内新媒体联盟,学校网络文化作品的创作力和创新力大幅提升。一方面,网络文化作品类型多元化。现在学校网络文化作品除传统的图文、视频、音频等类型外,还有长图、H5、微动漫和微电影等诸多创新类作品。另一方面,网络服务日益完善,学校官方微信平台现已集成学生网上缴费、校园一卡通、网上报修、学术报告厅预约和网上报平安等服务功能,基本覆盖学校师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加强校外协同,特别是与各大文化创意公司的合作,学校打造了一系列校园文化周边产品,这既扩大了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同时也满足了师生部分需求,深受师生的欢迎。

网络与思政教育的结合日益紧密。一是网络阵地覆盖广,影响大。学校通过加强网络阵地的自身建设,以及依靠校园新媒体联盟的联动效应,有效提高学校官方新媒体平台在学生群体中的覆盖率和使用率。现在学校微信平台粉丝超5.3万,全面覆盖大学生、教师、家长和校友等群体,为开展网络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实现以网络文化作品引领网络思政教育。学校根据各个新媒体平台的特点,有针对性设置专题栏目,并结合校史、党史、国史和时代责任创作主题文化作品,包括《党旗肩上扛,党员身影忙!》《我的20年初心使命!》等,有效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校。三是全面融入红色文化,网络育人成效显著提高。学校通过整合校内红色文化研究力量和加强与校外周边红色景区合作,建成校园红色文化信息资源库、专题教育网站和线下VR体验中心,实现以红色文化引领网络育人发展,让学生在体验、了解、学习红色革命历史和精神中接受思想洗礼和价值塑造。

网络思政工作成为学校特色品牌。学校通过推进网络思政文化创作与信息技术发展持续融合,建成网络思政与信息中心。网络思政与信息中心不仅全面提升了学校网络思政的资源整合和内容生产的能力,而且作为展示窗口还成功接待了校外各单位的来访调研。学校党委书记王成端教授牵头的《新机构、新模式、新态势——“三新”网络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100个精品项目,全面推动学校网络思政工作向纵深发展。

难走的路是上坡路,难开的船是顶风船。四川文理学院将继续立足高校思政工作发展的新阶段,不断贯彻立德树人新理念,加快构建网络育人新格局。(尹亮 杨柳)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2021安徽秸秆暨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在合肥开幕
下一篇:四川筠连县:探索乡镇机构运行“模块化”激活基层治理“新引擎”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