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席峰介绍安徽省生态环境智慧监管开展情况。
据介绍,安徽省生态环境厅依托安徽省“数字江淮”总平台,按照“一套数、一张图、N个业务系统”的体系架构,初步构建了“数字江淮—智慧环保”分平台。
“一套数”,即涵盖了水、气、噪声、固废、核与辐射、自然生态和污染源等环境业务数据,省生态环境大数据资源中心现已收集4亿条数据,通过对数据资源进行统一融合分析,编制数据资源目录,建成固定污染源数据库,形成统一的污染源档案,并通过强化数据交换共享,提升了生态环境协同管理能力。
“一张图”,即全省生态环境一张图,采集整合遥感、环境质量与污染源监测等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实现全省大气、水、声环境、固废以及辐射等监测网络的可视化,为生态环境管理决策提供支撑。
“N个业务系统”,即围绕环境质量目标考核、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重点污染源监管、监察执法等重点工作,开发升级“安徽省生态环境执法大数据综合监管平台”“重点排污单位‘三个全覆盖’视频监控系统”等35个业务系统,为实现智慧环境管理提供了信息化应用支撑。
推动大数据统一应用实现“随时查”。依托“数字江淮-智慧环保”综合平台,加强对全省生态环境数据的收集、加工、分析和规范化工作,扎实推进全省生态环境信息系统开发的应用。充分运用“互联网+”、小程序等技术手段,构建统一的省生态环境大数据移动门户平台基础底座,开发运行了“安徽环境”APP,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移动端随时随地查询环境质量和污染排放实时状况等,全面、及时、精准地掌控全省环境管理业务动态,进一步提升管理效能。同时,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开展定制化功能开发。例如去年夏季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防汛工作要求,开发了汛期专栏模块,通过河流监测断面数据实时反映污染物超标状况,第一时间预警,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
探索重点排污单位智慧监管实现“随时管”。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持续深入推进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设备安装、联网和第三方运维“三个全覆盖”工作,探索生态环境非现场监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截至2021年10月底,全省2503家纳入“三个全覆盖”管理的重点排污单位完成自动监测设备安装联网。其中,对排入长江干流且符合安装条件的97个工业企业排污口全部完成自动监控设备的安装、联网。委托资质计量机构对废水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进行量值溯源,探索推动自动监测数据直接应用执法监管,已完成全省1239家2362台(套),剩余500台套设备待量值溯源,预计11月底全部完成。同时,依托“数字江淮—智慧环保”平台构建了“安徽省重点排污单位智慧监管平台”,汇集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数据和视频信息,实现全省重点排污单位的废气、废水监控点的专题图展示。平台设置了预警模块,通过大屏滚动方式展示超标报警信息,设备运行异常、超标排放时平台以发送短信及APP等方式及时向监管人员推送报警信息,随时随地实现监控设备运行状况巡查与上报,并在平台后台存档分析,实现对全省重点排污单位的智慧化监管。今年以来,平台共推送3139家企业超标信息,累计派发现场核查任务8951条。该平台成功入选2020全国环境互联网会议智慧环保创新典型案例。
提高管理服务效率实现“随时办”。认真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坚持放管结合,切实为企业减负。省核与辐射安全管理平台实现了安徽省核技术利用项目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处罚等行政行为的全数字化办理。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危险废物在线申报登记、电子转移联单等功能,管理人员可实时审核相关业务,节约了大量的办公成本,提升了管理效能,改变了固体废物监督管理方式和手段,为实施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环评数据共享对接平台,企业申报信息可通过安徽政务服务网提交至省生态环境厅协同办公系统,保证企业申报信息通过各系统进行流转审批,最终实现申报信息全流程线上审批报送,切实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
强化闭环管理实现“随时调度”。坚持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预防问题”为原则,从问题的收集、分派、跟踪、反馈、办结、销号等方面加强全过程封闭式管理。例如,为推进中央及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常态化、长效化,省生态环境督察系统平台建立了“1+1+N”专项调度、生态环境督察、日常监察检查、综合统计分析和手机端“4+1”模式,实现了省生态环境厅内部涉及省、市环境问题相关数据的汇聚统一管理和整改调度智能化服务,并对整改调度超期进展情况进行短信提醒,确保整改情况及时反馈和实时联通。综合展示可视化看板依托生态环境大数据资源中心,利用 GIS 和可视化分析手段,多维度展现全省生态环境现状,实现领导驾驶舱的语音、视频、电话会议等多媒体音视频的日常调度及应急指挥调度功能,同时实现对移动单兵、执法终端、无人机等移动端的接入和调度等,为生态环境管理提供决策支持。(蔚风 胡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