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发布最新创新成果。今年以来,已经有18项一体化制度创新成果应用实施。
今年上半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聚焦“8+1”重点领域,推出18项具有突破性、首创性的制度创新成果,集中在规划管理、生态保护、项目管理、要素流动、公共服务和体制机制等重点领域。
在规划管理领域。一是正在制定水乡客厅三年重点建设项目清单,一批重点项目有望将于今年10月底前开工。二是建立示范区先行启动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审批机制,针对跨省域控详规编制标准、审批流程不统一的问题,明确了统一的规划管控底线与标准。
在生态环保领域。首次针对太浦河、淀山湖、元荡、汾湖等跨界水体及其周边重点区域的不同功能要求,建立统一的精细化管控机制,破解上下游、左右岸跨界协同管控等难点,改善示范区水生态品质,增强污染物防治水平。
在要素流动领域,探索了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试点,促进科技资源流动,降低企业研发成本。首批纳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券服务机构615家,服务资源25000余项。目前,示范区内已有104家企业申领科技创新券,总金额约3000万元。此外,开展了示范区数字人民币试点,推进支付一体化和同城化。目前,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跨区域税费缴纳、跨区域生活缴费等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场景已实现。
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出以社保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机制,覆盖215万示范区常住居民,已实现示范区内图书馆通借通还、旅游景点入园优惠、跨省公交刷卡乘车等便民服务。二是形成示范区“跨省通办”综合受理服务机制,让数据在省际多跑腿,企业群众少跑腿,在两区一县同步启用示范区“跨省通办”综合受理服务窗口,纳入三地所有权限内全部民生事项。
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形成跨区域更加开放灵活、互联互通的干部选用和激励机制。落地今年上半年取得的18项制度创新成果同时,还有一批一体化制度正在抓紧制定中。到今年10月底,将形成示范区共35项左右的制度创新成果。(总台记者 梁志玮 成奕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