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为认真做好“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江苏丰县市场监管局破解食品小作坊监管难题,筑牢百姓“舌尖上安全”。
近日,江苏丰县的“老黑熟食”老板苏善明,收到了“食品小作坊登记证”,他高兴地表示,“有了小作坊证,我的心里踏实了,今后的经营更有保障了!”据了解,这是中国农批丰县卤菜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开业以来,丰县市场监管局发出的首批“食品小作坊证”。
“卫生脏乱差,还怕乱添加”——这是广大群众对食品小作坊的普遍印象。作坊虽小,但“辐射”不小,遍布城市农村、街头巷尾。据不完全统计,丰县有卤肉卤菜加工、豆制品加工、面食加工等各类小作坊300余家,行业现状具有“地点分散、环境简陋、食品安全有隐患、市场监管有困难”等特点。为切实改变食品小作坊“散乱差”的现状,丰县市场监管局大胆尝试,在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开展小作坊食品安全综合治理,率先在江苏苏北地区开展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建设。
党政同责,夯实责任。丰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建设,将其纳入丰县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上升为“一把手工程”,县委主要领导多次召开小作坊建设现场会、调度会,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定期召开小作坊建设工作专题会,研究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夯实工作责任,小作坊建设工作明确由县市场监管局牵头负责,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环境局等相关部门和各镇(街道)各司其职,密切配合。
政府扶持,市场运作。该县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建设以“政府扶持、市场运作”为总体思路,设立了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建设专项资金,吸引有实力的投资商来建设投资,并出台相关的补贴方案,对集中加工区入驻商户3年内给予房屋租金每年50%、30%、20%的补贴;燃气、电接入费用政策性减免,燃气、水费按照相关文件给予优惠;食品检测实验室设备及附属设施,每个项目由县财政补贴8万元,实验室运行费用由县财政3年内每年补贴10万元。
统一标准,规范制度。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由投资方投资建设厂房和污水处理、废气排放、产品质量检验室等配套设施,入驻的小作坊承租厂房自主经营,通过 “统一登记规范、统一责任公示、统一制度上墙、统一公开承诺、统一开展培训”和“生产环境基本达标、生产设备(设施)基本达标、原辅材料管理基本达标、从业人员基本达标、产品包装及标识基本达标”,“五统一、五达标”新管理模式,实现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集中监管、质量检验、市场准入”等闭环式集约化管理,使食品加工从原料到成品各个环节都得到有效监控。
强化治理,做好保障。集中加工区建设完成后,县市场监管部门将对无证生产加工的“黑作坊”“黑窝点”坚决予以取缔,加大食品流通和消费环节监管力度,切断无证小作坊销售渠道,将倒闭小作坊纳入监管范围。通过倒逼手段促使散在的小作坊进驻集中加工区。
加大培育,提优升级。按照“知名、特色、优秀”精品作坊的要求,全力打造以肉制品、豆制品、粮食制品等为主的名特优食品作坊。对入驻小作坊从业者进行不定期培训,综合运用商标等职能,提升食品小作坊集中区入驻商户产品品牌知名度,通过市场手段吸引小作坊进入集中区生产经营,以中农批卤肉制品为中心,将“李家熟食”“秦记面筋”等打造成具有丰县特色的卤肉制品。以常店豆制品集中区为中心,扶持“福顺”“书豪”等豆制品品牌做大做强。以孙楼润城小作坊集中区为中心,将“永政凉皮”“春泉米线”“徐大姐炒面”打造成具有丰县特色的面食制品。
据悉,2020年该县先期建设了中国农批卤菜集中加工区、常店豆制品集中加工区,2021年在紧靠中农批农贸市场附近,建设孙楼润城淀粉制品集中加工区。目前,经营面积6000余平方米,投资近3000万元,58家小作坊进场经营的“中国农批丰县卤菜小作坊集中加工区”正式启用,老黑熟食、巢湖何记卤菜、李家熟食、秦记面筋等“丰味名吃”纷纷入驻,预计7月底竣工。后续拟选择试点镇,参照城区集中加工区规划、选址、利用适宜闲置厂房,按照区域生产特点,建设改造集中加工区,逐步探索食品小作坊园区化发展、集中化监管的新模式,推动食品小作坊规范发展和转型升级,破解食品小作坊行业发展瓶颈,从源头解决食品小作坊安全隐患。(丁联恩 史恒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