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四川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成都召开。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正式发布,大会授予巴中市教育和体育局“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获省委省政府表彰。
脱贫攻坚以来,巴中市教育和体育局始终坚持把发展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锁定“义务教育有保障”目标,紧盯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就学就业问题,聚焦机会均等、资源均衡和技能提升,着力实施精准助学、精准建设、精准培养工程,努力确保解决一人读书、实现一人就业、带动一个家庭脱贫。
改善办学条件,确保人人“有学上”
“义务教育保障”是“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脱贫攻坚底线工作。学生就近上学,既可减轻家庭负担,又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巴中市委、市政府于2013年出台《关于统筹城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按照“统筹城乡、合理布点,小学低段就近入学,小学高段及以上教育相对集中”的原则,进一步优化校点布局,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并对村小(教学点)按照“十个一”标准进行改造,保障了适龄孩子就近入学需求。
实施教育扶贫要在贫困学生资助上下功夫,确保人人“能上学” ,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贫失学是党和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使孩子上学不成为家庭的经济负担,巴中市坚持“两个全面”(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惠民政策、全面争取社会捐资助学),构建“三个体系”(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责任体系、全覆盖教育资助体系、特殊困难儿童关爱体系),通过银行贷、社会捐、政府投多渠道筹集教育扶贫资金,创新生源地助学贷款,建立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实行贫困资助专款,尤其是对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救助到人,保障特殊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做到了贫困学生入学“一个都不能少”。
资源均衡配置,满足人人“上好学”
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后,人们更加向往美好的生活,追求享有更加优质、公平的教育,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势必造成新的“择校”“择班”“择师”现象,加重学生家庭负担,不利于教育发展和巩固脱贫效果。巴中市从实际出发,通过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创新教师招录方式,发展“名校联盟”,推行“集团化办学”,实施“团队协作帮扶计划”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一系列措施,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有效缩小了城乡、区域、校际差距。实施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政策倾斜,让更多贫困家庭子女不仅拥有教育机会,而且拥有更多进入优质高中、重点高校的机会。
依托职教资源,带动困难群众“能致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贫困地区的贫困家庭来说,有了更多的知识文化技能才有“翻身”的希望。在打好脱贫攻坚战役过程中,巴中市着力提高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按照“抓职业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民生”的思路,完善“市办学院、县区建中心、乡镇办培训班、村建实训基地”四级职教体系,大力实施职教攻坚战略,扎实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依托职教资源,在全市各区县创新开办“村政学院”,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训什么”原则,着力培养一支熟悉农村、热爱农村、扎根农村、奉献农村的农村人才队伍,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