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全市教育工作将围绕哪些重点展开?1月15日,重庆日报记者采访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黄政。
重庆日报:新的一年,全市教育工作有何新打算?
黄政:全市教育系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重点抓实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市委五届九次全会精神,组织高校开展研究阐释,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二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加强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深入实施高校思政课改革,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方式改革。
三是全面推进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基础教育布局优化和质量提升,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先行试验区;大力实施高等教育卓越工程,提高高校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大力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夯实人才培养和事业发展基础;大力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力争在西部实现带头开放、带动开放。
四是全面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继续实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争取国家在重庆高校布局更多的科技平台,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落户高校,加大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力度,促进高校一流科研机构落户西部(重庆)科学城,深入推进“大创谷”建设,推动成渝教育协同发展重点任务落地落实,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五是全面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水平。启动实施“3+1+2”高考改革模式。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持续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教育任务。持续做好学校常态化疫情防控,确保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重庆日报: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支撑,“十四五”时期,重庆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什么切实举措?
黄政: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十四五”时期,我市将重点实施“八大行动计划”,即研究生思政教育体系建设行动计划、研究生优质教学资源建设行动计划、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导师队伍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开放合作水平提升计划、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培养行动计划、研究生教育管理智慧化建设行动计划。
在加强高校“双一流”建设,促进高校服务地方经济方面,市教委按照“三个聚焦”深入推进:
一是聚焦重点突破。重点支持重庆大学和西南大学整体推进“双一流”建设,着力加强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重庆师范大学数学、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陆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等学科的建设,力争2021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的高校和学科数量翻一番,第五轮学科评估A类学科数量翻一番。
二是聚焦合作共建。重点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进一步深化重庆市与中科院、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校地战略合作;借力“长江经济带”战略布局,推动长江教育创新带建设,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来渝合作办学。
三是聚焦强化服务。在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上,聚焦推动支柱产业迭代升级、大数据智能化创新、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做好学科专业与产业需求、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科学研究与市场需求三个精准对接。在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上,重点支持高校深度参与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争取国家大科学装置、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科学城布局,支持高校在科学城建设一流科研平台集群、集聚高层次人才、培养高素质人才。在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上,重点支持高校深化开放战略研究、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深化国际化人才培养。在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上,支持高校主动对接乡村振兴、城市提升、生态环保、民生改善等领域各展所长、各尽所能,重点建设好长江生态环境联合研究生院、重庆中医药学院等。
重庆日报:“读好书”“上好学”是老百姓对教育热切的期盼,未来我们在缩小城乡校际差距,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百姓身边的好学校方面有怎样的回应?
黄政:目前重庆已经实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下一步我们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将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义务教育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财政教育投入逐年递增,重点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健全学生资助体系,确保实现贫困区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
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和生活条件,进一步缩小城乡校际差距。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健全完善编制岗位、公开招聘、职称评聘、交流轮岗和城乡一体化配置等管理体制机制,引导教师向基层一线流动,扩大优质师资覆盖面。确保区县域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继续实施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标准,配备教师周转房,提升农村教师荣誉感。
整体提升义务教育质量。拓展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城乡学校结对发展全覆盖,到2025年,全市集团化办学达到70%以上,中心城区达到80%以上,实现全市学区制管理全覆盖。全面加快教育信息化,所有中小学和教学点宽带网络与“班班通”全覆盖。
深化基础教育评价改革。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改革学校评价,改革教师评价,改革学生评价。
提升基础教育治理水平。着力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切实规范中小学校办学行为,坚决查处中小学违规招生、不遵守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超纲超计划教学等违规行为。
本报记者 匡丽娜 李星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