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贵阳国家经济开发区小孟工业园南部地区的航天江南集团智能制造基础件产业集群项目工地,机器轰鸣,一派火热景象。
据了解,航天江南集团智能制造基础件产业集群项目总投资44亿元,目前正在施工的一期工程将建设高压继电器生产线、惯性器件产品智能装配生产线、转向电机生产线、航天航空精密传动装置生产线等27条智能化生产线,以及机器人总成、动力总成试制线,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00亿元。
“我们将把连接器、电机、电源、控制器等关键基础件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以工业基础件生产制造为主的产业集群。”航天江南集团相关负责人孙贵东表示,将通过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生产线、示范车间和示范工厂,为贵州航空航天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贵阳经开区是贵阳市乃至贵州省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战场。近年来,贵阳经开区在“引”和“优”上下功夫,围绕先进装备制造、大数据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两主一特”产业,不断铸链、补链、延链,促进工业规模不断壮大,逐渐成长为贵阳工业经济“顶梁柱”。
做足“引”的文章,项目与人才齐抓。贵阳经开区围绕“两主一特”产业体系,通过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商会招商等方式开展精准招商。今年以来,该区借助“苏商入黔”“数博会”“浙商入黔”等活动平台,对接近200家企业,引进一批优质项目。
贵阳经开区还探索建立产业链“链长制”,由领导同志担任重点产业链的链长,组织研究产业政策、编制图谱清单、攻坚短板弱项,当好产业发展的指挥员、调度员、招商员、服务员,推动产业集群能级提升。该区今年还在贵州省内率先推行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变革传统的工业用地供应模式,实现工业用地供应前置,让企业拿地即可开工。
引项目也引人才。今年9月,贵阳经开区宣布将设立不少于2亿元的基金池,面向全国征集优秀创新创业人才项目。在近日举行的“人才+项目+金融”路演活动中,来自各地的10支人才项目团队与贵阳经开区签订框架协议。
练好“优”的功夫,提升发展质量。贵阳经开区积极引导工业企业进行信息化、数字化改造,加快优化存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贵州贵材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铝型材生产数字化工厂及大数据平台”,打通此前分散在生产、销售、采购等板块的信息“孤岛”,极大降低了产品开发周期、交货期。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衍雷介绍,“铝型材生产数字化工厂及大数据平台”自今年8月启用以来,企业生产效率提高30%,单位生产成本降低至原有的75%。
据贵阳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刘学介绍,贵阳经开区目前有7家企业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两化”融合贯标示范企业,8家企业被列为2021年贵州省“千企改造”工程龙头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项目6个。
如今,贵阳经开区“两主一特”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链持续完善,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该区拥有规模以上航空航天企业18家,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13家,规模以上工程机械及能矿装备企业8家,规模以上汽车及零部件企业10家,规模以上健康医药企业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