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七人的初创团队到近800人规模的知名企业,基因科技公司安诺优达用9年时间,从小微企业蜕变成“小巨人”。疫情防控期间,该公司完成超过100万例的环境样本检测工作,成为北京科技创新力量突破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中,像安诺优达这样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处于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同时也面临着研发的高投入。
“创业初期的路走得很难,尤其是技术研发阶段需要大量投入,一块钱恨不能掰成两半用。”安诺优达CEO李志民说,近3年来企业研发投入越来越多,从过去的6%增长到近12%。
近日,北京市发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双16条”,即《关于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若干措施》和《关于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将助力“专精特新”企业轻装前行。
“‘双16条’政策坚持诉求导向、突出系统集成、强化创新突破、力求精准直达。”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王磊说,北京市将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的研发及成果转化,对项目设备购置、房租、研发投入等分档予以支持;通过“揭榜挂帅”和“赛马”方式,解决企业关键核心和“卡脖子”技术难题。同时,鼓励企业转化落地高校、科研机构研究成果,对符合要求的项目给予资金支持。
“全”是北京市此次“双16条”政策的重要亮点之一。“‘双16条’贯穿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这一主线,着力打造中小企业活力迸发的良好生态,聚焦创新引领、融资支持、智能化等多个维度,加强普惠式全方位政策支持。”王磊表示。
首先,覆盖全行业。新政以“普惠”口径覆盖全市各类中小微企业,相关政策措施覆盖制造、商贸、文旅等各行业。其次,覆盖全生命周期。贯穿中小企业初创、成长、上市发展全过程,如推动中小企业全面上云用云,支持“专精特新”制造业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升级,对企业上市给予资金奖励,帮助上市企业对接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再次,覆盖全产业链。政策关注重点行业产业链全链条发展,鼓励围绕产业链布局开展并购重组,推动中小企业进入大企业供应链、产业链等支持政策。
“双16条”除了送政策,也送服务、送扶持。比如,针对中小企业资金周转问题,政策鼓励银行加强流动资金贷款支持,要求大型企业不得以商业汇票等非货币资金形式支付拖欠账款;针对企业用工错配问题,充分发挥高校作用,精准匹配企业人才需求。
“目前北京市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12家、市级‘小巨人’390家、国家级‘小巨人’257家。”王磊说,这些企业整体表现出“小市值、高估值、高成长、高盈利”特点,北京市将“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培育摆在重要位置,已经初步形成渐进培育、梯度发展的格局体系。
根据计划,北京市将力争到“十四五”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500家,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000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0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