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助力“双碳”目标 国际金融“绿色枢纽”发展空间广阔

2021-12-27 12:44:58    上海证券报

12月25日,2021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论坛在沪召开。在“国际金融中心绿色发展之路”的主题论坛上,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庆文,中国-中东欧基金(世福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陈飞,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总经理刘杰,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等大咖共聚一堂,就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展开讨论。

 

ESG投资规模快速增长

绿色金融产品日渐升温

何庆文介绍道,近年来,绿色金融,特别是ESG投资发展迅速。截至2020年末,全球ESG资产规模已达35万亿美元,占整体资产管理规模的三分之一,较2018年末增长15%。ESG投资规模的快速增长,将带来绿色金融资产的价格波动与风险管理问题,需要风险管理工具以及配套的金融风险管理的市场。可谓是,需求催生了市场,需求也推动了创新。

何庆文表示,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作为我国唯一的金融期货市场交易组织者,一直高度关注绿色发展。近年来,基于ESG理念,不断研究产品创新,也在持续跟踪国内ESG指数体系的发展情况。“后续,我们将适时选取符合中国市场需要、市场特征、有一定市场基础的产品,参与推出ESG指数期货和绿色债券指数期货,助力我国的绿色金融发展。”

陈飞表示,绿色金融市场包含多种赛道和产品,其中信贷、绿色债券和绿色投资基金是较为重要的产品。目前来看,国内绿色信贷规模约为15万亿元,绿色债券体量在2万亿元以下,绿色投资基金则仅有2000亿元。因此,绿色投资基金具备较大发展潜力。

李文认为,绿色金融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我国的绿色金融发展整体速度较快,但也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如绿色债券规模不到2万亿元,占债券比重仅2%,而在欧洲,该比例为20%。在资产管理行业,其体量和占比则更小。公募基金行业作为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主体部分,目前规模已突破25万亿元。与此同时,公募基金的发展和ESG投资理念相契合,公募基金发行的相关产品已超200只,规模超千亿元。汇添富目前的绿色金融产品规模超过了300亿元,未来将继续推进构建较为健全的ESG管理体系,积极开发基于“双碳”目标的产品。

刘杰介绍道,今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截至12月24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5亿吨,累计成交额62亿元,已达区域碳市场过去十年交易总规模的一半。

刘杰表示,我国的碳市场刚刚起步,运行情况符合现阶段要求,但对比欧盟及其他先进国家的碳市场仍存在差距。当前我国碳市场的碳现货成交量在同期国际主要碳市场中排名第一,但目前我们只有现货市场,品种比较单一,交易主体也相对单一,进一步丰富市场,也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探索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绿色发展之路

何庆文表示,从资本市场维度来说,国际金融中心由三个市场构成:一是发行市场;二是交易市场;三是风险管理市场。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进程中具备优势,上述三个市场相对完整。就中国整个期货市场的交易量来看,目前金融期货的占比约为20%,而在国际期货市场中,金融期货占比一般是80%至90%,所以我国的金融期货市场大有可为,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在中国证监会领导下,中金所正加快制定交易所未来三年战略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凝聚发展共识。推动产品创新、推动对外开放,不断满足日益增加的金融资产,特别是绿色金融资产的风险管理需求。

陈飞认为:第一,上海建成绿色金融中心的背后,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单一市场、最有活力的市场环境、最好的人才,所以建成只是时间问题。第二,建设过程中,要与其他金融中心实现错位竞争,因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诉求不同,所以要尽可能少受约束影响,找到平衡点。第三,目前全球有很多成熟的绿色金融中心,可以学习他们的经验。“全世界都高度关注环境问题,中国的‘双碳’目标表明了我们的决心和情怀。”

刘杰表示,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从三方面积极推动碳金融工作的开展:一是着力推进碳金融业务创新,探索碳金融衍生品交易,适时推出碳远期交易、碳期权交易,推动碳期货出台。二是支持金融机构积极稳妥参与全国碳市场,引导银行、券商、基金公司等有序参与碳交易,实现全国碳市场主体多元化。三是支持建立与完善碳市场协同监管体系,推动生态环境部协同金融监管部门开展联合监管,明确监管职责,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和风控体系。

刘杰说,未来,将进一步支持金融机构在气候投融资中通过多种形式有效拉动和撬动社会资本,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外资进入气候投融资领域。同时,支持符合条件的气候友好型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研究设立长三角气候投融资项目库、长三角气候投融资基金等。

李文表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最重要的方向是建设全球资管中心,而建设资管中心的核心则在于建设公募基金中心,因此要大力发展公募基金。目前,公募基金已成为资管行业中的最大子行业,落户上海的公募基金公司有61家,占全国同类机构的45%。上海要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如今已具备较为明显的优势。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国汽车走出漂亮上升线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