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2月15日公布了11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比上月加快0.3个百分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重回扩张区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7%,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22%……
“我国经济保持稳定恢复,实体经济继续加强,积极变化逐步增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未来尽管国内经济存在压力,但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韧性强的特点也比较突出。下阶段,要持续做好宏观政策的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有机结合,保持经济稳定发展仍有较好基础。
积极变化逐步增多
我国系列稳增长政策发力见效,经济数据积极变化逐步增多。
从供给看,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两年平均增长5.4%,较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支撑因素主要在采矿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较强,制造业景气边际有所改善。
高技术制造业继续领跑,新动能持续增强。如11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比上月加快0.4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全部制造业7.7个百分点,连续13个月保持双位数增长,新旧动能转换持续加快,经济中的创新成色更足。此外,国内新产品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如11月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12%、27.9%、11.9%。
从需求来看,投资方面,1-11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94082亿元,同比增长5.2%;比2019年同期增长7.9%,两年平均增长3.9%。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81027亿元,同比增长7.7%。分领域看,1-11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0.5%,制造业投资增长13.7%,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6%。
消费方面,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9%,两年平均增速为4.4%,前值为4.6%,受疫情反复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小幅回落。不过,从分项数据来看,通讯器材、文化办公用品等宅经济属性消费保持景气,餐饮、纺服鞋帽等高社交属性消费回落明显。
“受保供稳价、助企纾困和结构性政策发力影响,11月工业生产和制造业投资均延续改善,且高技术行业均为主要支撑,推动高质量发展继续取得成效。不过,地产基建仍在筑底,受疫情拖累消费放缓,转型阵痛下需求整体收缩压力仍大。”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
有望继续稳定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
付凌晖表示,这一重要判断是在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全球疫情蔓延、产业链供应链循环不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以及国内阶段性结构性问题突出,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背景下提出的。他认为,下阶段,持续做好宏观政策的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有机结合,保持经济稳定发展仍有较好基础。
“从全年看,我国经济有望稳定恢复,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付凌晖表示,经济内需拉动有望增强。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有利于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只要把好疫情防控关,明年消费仍大有可为。“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陆续开工,“两新一重”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有利于增强有效投资的带动作用。
对于接下来的经济走势,伍超明分析,“展望未来,消费、制造业稳定恢复仍需政策加力,同时地产出口回落风险较大、基建托底作用偏弱,预计全年GDP增长约8%,四季度增长3.6%左右。”
消费延续弱修复。伍超明认为,一是消费修复空间仍大,加上逆周期调节力度和促消费政策加码,将支撑社零总体延续修复态势。二是近期疫情散发导致消费环境恶化,对接触型消费恢复产生扰动。三是领先指标国内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放缓,特别是中下游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加大,一定程度上导致中低收入群体增收难度增加,或对社零形成一定制约。
多措并举助企纾困
为了应对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市场保供稳价的力度在加大,政府的助企纾困力度也在持续加大。
11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若干措施》《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形成了阶段性帮扶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的“1+2”政策组合拳。通过进一步推进减税降费、灵活精准运用多种金融政策工具等,为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12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采取市场化方式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确定加大对制造业支持的政策举措,促进实体经济稳定发展。
此外,央行近期推出了全面降准、定向降息、加强汇率引导等措施,财政部也已向省级财政部门下达了2022年提前批专项债额度。
谈及接下来的政策走势,中国民生银行高级宏观研究员王静文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策重心在于调结构与防风险。但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明年需要根据跨周期调节理念做好政策衔接。预计货币政策将以稳为主,稳字当头;财政政策将保持积极,提升效能。
“接下来,政策将力度加大、发力靠前、精准有效。”伍超明表示,财政政策方面,预计明年发力前置,基建托底作用将增强;提升效能仍为财政重中之重;新的减税降费结构性特征显著,政策精准性将提升;隐性债务监管不放松,保持财政的可持续性。货币政策方面,预计逆周期调节力度将加大,明年宏观杠杆率或有所回升;降准降息均可期,明年上半年降息概率偏大;结构性政策仍为主导,再贷款等工具或继续加力。此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有机结合,形成合力效应稳定短期经济增长和中长期结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