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广西河池:茧丝绸产业 “破茧成蝶〞展翅腾飞

彭丽芳    2021-12-16 16:10:04    中国商报网

轻轻万亩丝,软软一匹绸,一群采桑姑娘载着丰收的喜悦,从绿油油的桑园中款款走来,她们背着满满一箩筐的桑叶,用舞蹈《桑园情》表达农民致富的喜悦——这是12月10日晚,中国商报记者在广西河池市宜州区刘三姐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晚会上看到的场景。

宜州区是壮族歌仙刘三姐故乡,也是中国蚕桑之乡。宜州区种桑养蚕已有470多年历史。2020年,全区桑园面积37.71万亩,鲜茧产量6.8万吨,养蚕收入25.2亿元,桑园面积、蚕茧产量及桑蚕生产规模连续16年保持全国县域第一。

宜州的变化只是广西发展茧丝绸产业的一个缩影。

随着我国“东桑西移”和“东绸西移”的持续推进,广西抓住机遇,桑蚕养殖业成为占据全国桑蚕养殖“半壁江山”的产业高地。

2020年,广西蚕茧产量已连续16年居全国第一,生丝产量连续11年居全国第一,蚕茧、生丝产量分别占全国的54.79%和35.89%,规模优势十分突出。

 

发展丝绸产业 建设美丽新农村

广西通过大力发展茧丝绸产业,成功地带领当地贫困人群脱贫致富。

数据显示,2020年,广西蚕桑生产覆盖71个县(市、区)、591个乡镇、4731个村、69.65万农户,涉及从业人员约370万人,蚕农售茧收入128.35亿元,连续10年超百亿元。养蚕户均收入约1.84万元,人均4079元。

“家有三亩桑,致富奔小康”。这几年,在广西众多蚕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带动一批批蚕桑新村和种养大户。宜州区德胜镇上坪村大安屯蚕农李运英告诉记者,自家种了10亩桑树,每年至少养11批蚕,一年养蚕的收入约6万元。“我们农村养蚕赚钱比较快,田地种别的没有那么多钱,相对打工来讲咧,两个人出去打工,你不一定找到好的工作来做,养蚕既可以兼顾照看老人和小孩,也可以补贴家用。”

“墙上电视是液晶,姑娘肩上披丝巾;桑乡如今最美丽,到处都是新农村。”在宜州,这样脍炙人口的山歌不时从桑田边唱起,唱出了桑蚕给村民生活带来的喜人变化,表达了当地群众依靠桑蚕实现了小康的喜悦。

越来越富裕的农民生活,正是十九届六中全会描绘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的重大成绩。

 

立足资源优势 打造全产业集群

河池市茧丝绸产业资源丰富。2020年年末,河池市桑园面积93.14万亩,蚕茧产量13.98万吨,鲜茧产值48.07亿元。全市桑蚕规模连续16年稳居全国设区市首位,茧丝绸加工能力领跑全国。全市目前有茧丝绸加工企业29家,规模以上企业25家,白厂丝产能1.1万吨,占广西白厂丝总产量(15308吨)的71.85%;坯绸产能600万米,占广西坯绸总产量(1608万米)的37.31%。业界已形成了“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广西,广西桑蚕看河池”的共识。

近日,广西印发《广西蚕桑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将广西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蚕桑茧丝绸全产业链集聚区、蚕桑产业多元转型发展先行区、石漠化蚕桑生态治理示范区,率先构建现代蚕桑产业体系,使广西由蚕桑大省向蚕桑强省转变。

“敢为天下先,走出了前人没有走出的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历史经验里的这句话,激励河池市立足资源优势,全面推进丝绸产业实现全产业链发展,用小桑树撬动大产业。

记者在宜州区采访时发现,河池市正重点打造千亿元级桑蚕茧丝绸产业集群,着力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推动丝绸第一二三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重点布局发展印染产业,建设宜州丝绸服装产业园区,培育真丝服装、真丝家纺等高品质、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形成白厂丝—绸坯—印染—绸布—服装、废丝—娟纺—服装床上用品等家居用品、蚕桑茧丝→生物医药食品等主加工产业链。着力打造创意、设计、科技三大新丝绸产业板块,形成5平方公里的丝绸小镇。即建设欧亚丝绸创意中心、国际丝绸设计村、丝绸科技交流中心、欧亚丝绸文创孵化器;打造展览、交易、营销板块,建设国际丝绸品牌中心、丝绸文创西交会、欧亚丝绸交易中心;打造教育和配套板块,建设丝绸职业学院、丝绸研学基地等。

 

推动高质量发展 打造中国丝绸新都

近年来,河池市聚焦“强龙头、补短板、聚集群”,加快推进茧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嘉联、广通等龙头企业深耕行业十多年,正在为茧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充足后劲。

广西嘉联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是第一家入驻宜州工业园区的公司,后续茂源、恒业、宏基等十多家茧丝企业陆续投产,产业集聚效应强大,拉动当地桑蚕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广西嘉联在宜州区德胜镇实施刘三姐桑蚕高效生态产业示范区。带动周边3万多亩桑蚕基地建设,每年订单收购农户鲜茧5000多吨。

“去年投资100多万元改造员工宿舍,就是为了满足国际奢侈品牌对供应商的资质要求。”广西嘉联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韦年光说,国际品牌厂商对宜州丝绸产品关注度持续提升,已数次前往其企业进行考察,并对企业员工的住宿和人文关怀等情况进行细致调研,以进一步商谈将其纳入国际品牌供应商。

山东广通蚕种集团入驻广西、入驻河池十几年来,“广通”牌蚕种在广西拥有60余万张的市场份额,在河池每年供应40余万张。

该公司董事长冯国栋表示,公司有意在宜州区形成年产100万张规模的蚕种生产基地,并建立国内先进的机械化削茧车间、蚕蛹雌雄智能鉴别车间、蚕卵自动分选车间、蚕种自动化浸酸车间等,公司将严控蚕种质量,确保蚕种供应的稳定,为河池市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种质保障。

冯国栋说:“河池市现有多家蚕种场,我们有意进行合作或接手生产,转移山东的制种资源,一起提升区域以至广西全区蚕种供应能力。”

弄潮儿向涛头立,风起正是扬帆时。展望未来,茧丝绸行业已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期、关键期、黄金期。

今年9月,商务部下发了关于茧丝绸行业“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茧丝绸第一二三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开创新时代我国茧丝绸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实现“丝绸强国”战略目标奠定基础。

对河池市来说,这是重大的政治责任,也是重大的发展机遇,让河池茧丝绸产业“破茧成蝶〞插上腾飞的翅膀。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预制菜应便捷又可心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