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供给压力难缓解猪价延续弱势

2021-12-14 16:04:52    中国证券报

当前正值消费旺季,猪价却不涨反降。12月以来,全国生猪均价呈高位回调走势,生猪期货在15000元/吨以下震荡调整。猪企扭亏后再度担忧利润下滑,补栏放缓,尤其是下游利润面临快速压缩。分析人士表示,春节前猪肉需求端预期走弱,是引发近期猪价大幅回调的主要因素,预计市场供给压力短期难以缓解,2022年上半年猪价弱势难改。

 

价格下跌致补栏放缓

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伴随生猪市场消费转弱,价格下跌,养殖户短期压栏情绪有所缓解。

卓创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2月13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出栏均价跌至15.86元/公斤,较月初下滑2.12元/公斤,降幅达11.82%。

光大期货生猪分析师吕品对中国证券报记者分析:“目前行业内普遍对于12月中旬以后的猪价较为悲观。按照当前全国均价16元/公斤测算,成本控制较好的养殖场基本可以达到盈亏平衡。期货2201合约价格大幅下跌反映出市场对于2022年1-2月猪价看跌的预期,因此预计12月生猪有可能出现加速出栏的情况。”

北方某生猪养殖场负责人表示,前期生猪价格反弹,企业深度亏损情况一度明显改善,单头猪盈利达到了200元左右。“大家购买仔猪和补栏的积极性也一度提高,同时放缓了母猪淘汰速度。但最近猪价下滑,补栏脚步开始放缓。”他表示。

面对猪价回落,生猪产业下游则面临利润快速压缩的状况。“在本轮猪价反弹过程中,生猪价格累计上涨近70%,而猪肉价格仅上涨40%,这主要由于贸易商和下游的屠宰加工业者进行了缓冲,后期肯定会加大对于养猪端的价格压制。”美尔雅期货农产品研究员张瑞昊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供给压力较大

从供需面看,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10月末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348万头,高于正常保有量6%,母猪出栏环比已经连续4个月下跌。

“市场普遍预计11月能繁母猪存栏量将会下跌100万头。按照母猪生产周期测算,2022年三季度前,市场生猪供给仍旧处于相对宽松的状态。在需求端,需要重点关注新冠肺炎疫情对于餐饮消费的影响,如果局部疫情仍旧频发,预计将难以看到实质增量。”吕品表示。

张瑞昊也认为,根据农业农村部前期公布的数据,结合11月生猪现货市场表现,预计12月和2022年1月的生猪出栏量均会再次转入环比增加状态。因此,生猪市场至少在2022年一季度结束前将会维持较大的供给压力。

 

未来半年弱势难改

在供需压力之下,多位分析人士预计,2022年上半年猪价仍将呈现弱势。

“12月中旬过后,猪价或逐渐走低,低点可能在2022年3月-4月出现,但大概率不会达到2020年那样的程度。待后期产能稳定后,猪价多会维持低位震荡状态,拐点有待进一步的数据参考来判断。初步来看,转机可能会在2022年四季度或者2023年上半年。”张瑞昊分析。

吕品预计,2022年三季度前猪价难以走出本轮猪周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猪粮比价已连续6周处于6:1以上,说明当前猪价已基本处于合理水平。在没有出现重大生猪疫病、政策影响的情况下,预计本轮猪周期的拐点将不会出现剧烈的反转。2022年猪价大概率会围绕养殖成本区间波动,直到市场出现较为明显的扰动因素。”吕品表示。

卓创资讯分析师牛哲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从宏观看,目前国内的能繁母猪存栏量仍略高于正常保有量,未来趋势还是生猪缓慢去产能的过程。牛哲判断,2022年猪周期或继续处于下滑阶段,尤其是上半年,猪价或继续探底;下半年有望迎来阶段性底部,不过,影响生猪价格走势的因素或愈发多元化。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国家外汇局: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
下一篇:精准滴灌重点领域 货币政策将加力稳增长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