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贵州:“好手艺”赋能乡村振兴

吕慎 陈冠合    2021-11-26 15:20:27    光明日报

从未接触过手工艺的彭乾香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与布依族非遗——枫香染结缘。

2017年,易地搬迁到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明田街道新民社区后,彭乾香经过一个多月的就业技能培训,顺利在车间上岗。她说:“现在不仅学到了手艺,一个月还可以拿2000多块的工资,既顾家又赚钱。”

近年来,贵州通过实施挖掘整理乡村“好手艺”、提升乡村文化产品供给与服务、发展文化内涵丰富的乡村旅游等举措,让文化扎根于乡村振兴的土壤,不仅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农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而且乡村经济也更加繁荣。

 

大山深处有条“非遗走廊”

黔东南州从江县大歹村,坐落在苗岭深处的山脊上,都柳江在山脚下缓缓流过。封闭的环境曾让这里成为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典型的深度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为52.56%。

2019年年底,一支“文军”加入了大歹村的脱贫攻坚战。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传统工艺贵州工作站组建了专门工作小组,多次组织专家团队到大歹村进行文化资源的田野调查。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这个仅有2000多人的村子,除了非遗曲艺类代表性项目外,其他非遗9大类代表性项目竟然全都有。除此之外,附近的小村寨也有不少非遗项目。”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龙佑铭回忆。

工作小组提出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促进大歹村乡村振兴的保护思路,“山脊上的非遗走廊——大歹苗寨”的保护理念渐渐清晰起来。通过将各个村落的非遗项目“点”串联起来,形成一条文化旅游“非遗走廊”。

2020年4月,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专家到大歹村,对当地居民进行刺绣等传统技艺培训,建起了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和非遗扶贫家庭工坊。

“经过短短5天的培训,村民就能呈现出跟之前完全不一样的东西,而且这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手工艺产品很快就转化为订单。”龙佑铭说。

在系统性保护和传承基础上,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从“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据统计,截至2020年6月,贵州已建立3个非遗小镇、10个非遗村落和10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上万人依托传统手工技艺就业和创业,成为非遗传承人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洪江村里的艺术家

“回到唐代,和李白喝酒,再去宋代,找东坡散步,不去别的地方,邀他们来荔波洪江……”

这是诗人雁西在诗歌《洪江的夏天》里发出的邀请。诗中的“洪江”位于被誉为“地球绿宝石”的黔南州荔波县。这里曾是一个人口大量外流的“空心村”、深度贫困村,如今却已成为人们寻找乡愁和诗意栖居的理想之地。

故事要从2017年讲起,洪江村充分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改革试点村政策,引进了各地艺术家来到洪江,将废旧老房进行艺术工作坊兼居室改造,全面激活闲置资产。

据不完全统计,洪江村目前已有60余栋由艺术家投资的建筑陆续修复和建成,近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作家、画家等艺术家先后入驻。

2017年,艺术家李向明怀着“如何将语言回归泥土”的创作思考,从北京南下洪江村,雇佣本地村民将废弃的破旧干栏式老民房进行改造,并将这个全新的建筑空间命名为“土语南居”。

在老房修复与日常交往中,李向明直观感受到了村民们的变化:当他第一次到洪江村时,村民老远就躲进家里,眼神大多是木讷;现在,村民都很热情,眼里闪烁出光芒。

在洪江,诗人雁西在修缮后的老房子里教孩子们读诗、写诗;有过职业足球运动生涯的画家李慧熙和策展人徐涛夫妇在村里成立了儿童足球队,带领孩子们踢球、参加比赛;还有村民在艺术家和驻村干部的鼓励下,回村开设了陶艺馆……

“‘振兴’二字,振的是精神世界,兴的是产业发展。”李向明表示,希望通过艺术家与村民的合作,将新的理念注入乡村,让村民在精神、文化层面发生变化,激发出大家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如今,洪江村正在探索走出一条艺术乡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新路。2019年以来,洪江村外出务工回流就近就业500余人,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今年,洪江村“艺旅融合探索乡村扶贫新路径”案例入选《2021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

 

苗绣闯市场,手艺显活力

在黔东南州台江县姊妹街浩邓苗族民间博物馆里,各种样式的苗绣成品琳琅满目,还有一面墙壁挂满了荣誉证书和荣誉牌匾。

博物馆的主人叫石传英,她从小跟随母亲走村入寨收集刺绣,再拿去周边城镇摆地摊。她一直有一个愿望:让苗绣走得更远,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门传统技艺和苗族文化。从2000年开始,她带着绣娘们跑遍了大半个中国。

“外面的市场更广!”石传英说。2016年,她决定返乡注册成立公司,将传统苗族破线绣技艺与现代工艺和服饰文化元素相融合,并根据客户需求开发出苗绣工艺包、围巾、抱枕等系列产品。

2019年,石传英又与意大利OTB集团达成合作,共同开发新的苗绣时尚产品。开发推广阶段的120万元订单完成后,参加项目的260名绣娘收到了27.6万元工资,也让石传英的苗绣产品成功打入欧洲市场。

为拓宽苗族文化产品销售渠道,自2019年5月开始,杭州市余杭区先后投入300万元帮扶资金,为台江县引入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妈妈制造”项目,先后与多家线上平台开展合作,实现500名以上贫困绣娘就近就业,人均年增收15000元以上。

今年以来,贵州省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贵州苗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在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的《贵州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培育实施方案》中,也将符合条件的苗绣企业纳入培育范围,同时投入资金590万元用于支持苗绣、贵银、蜡染等民族手工艺培训项目,投入资金390万元支持苗绣等特色旅游商品项目。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需求旺季来临 猪肉价格出现反弹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