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成果丰硕 长三角一体化加速形成新合力

陈文丽    2021-11-16 14:17:38    中国商报网

“长三角地区创新策源能力建设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扎实推进,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全球资源配置和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建成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近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丛亮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三年来已取得重大成果,一体化发展的新局面正在形成。

 

五大发展成果

三年来,上海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基本形成。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从2018年的24.1%提高到今年前三季度的24.5%,呈现出明显的强劲活跃增长特征,长三角地区对全国经济影响力带动力不断增强,对全国经济贡献率持续提高。

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实效。种好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已推出两批八大类73项一体化制度创新成果。政策协同、要素市场、多层次多领域合作等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快探索完善,区域一体化发展已从项目协同走向一体化制度创新,为全国其他区域一体化发展作出示范。

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建设结出硕果。推动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取得积极进展。推进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成效显著,数字经济新优势正在为加快动力转换提供重要牵引,要素自由畅快流动推动资源配置效率有效提升。浙江被赋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新使命。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建设成效初显。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构建,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基本建成。红色文化、江南文化互融共进,系统集成十六大领域12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上海浦东新区被赋予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重大任务。

改革开放新高地初步建立。以改革举措率先突破、集中落实、系统集成为重点的更高起点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的改革创新取得突破,以制度型开放、全方位为特征的更高层次对外开放加快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五自由一便利”制度型开放体系基本建立,以共建“一带一路”为统领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各具创新亮点

聚焦创新策源能力提升,转移转化能力提效,创新生态环境提质,上海会同长三角苏浙皖积极推动科创产业融合发展。

上海建成和在建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14个,联动三省开展科技联合攻关,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取得了许多突破性成果。设立于上海的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目前已在长三角地区成立19个分中心,建立起了丰富、完善的技术交易网络,三省一市相互间的技术交易合同输出已达1.4万项,交易额540多亿元。同时,三省一市共同在上海搭建的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大幅降低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研发成本。

安徽积极打造科创产业协作的大平台、跨区连片的大市场、设施互联的大枢纽。同时,打造城市群联动的大纽带,做大做强合肥都市圈,深化与上海、南京、杭州及“苏锡常”、宁波都市圈的协调联动,推动“中四角”——合肥、武汉、长沙、南昌连接形成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深度合作。此外,加快皖北集聚区建设。今年1月-9月,集聚区在建的省外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153个。

浙江发挥自身数字经济、民营经济、美丽经济等一些特色优势,携手长三角兄弟省市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推动重点区域联动发展,包括加快构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共同打造长三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推进更高水平协同开放,推动长三角自贸区联动发展,共同建设长三角期现一体化油气交易市场;积极推动都市圈联动发展,大力推动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建设。

江苏省围绕化工行业的绿色发展,推进了沿江企业进行战略性转移。近年来累计关停化工企业4600多家,化工园区最多时曾经有54家,现在调整到29家,腾出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聚焦各类要素,支持江苏沿海连云港徐圩化工园发展成大的绿色化工区;加快修复长江生态,使其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良的高质量发展典范。

 

加速形成合力

相关规划提出,要充分发挥上海科技创新中心龙头带动作用,强化苏浙皖的创新优势,加快建设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和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力争到2025年形成现代化、国际化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

为推进各项任务全面落实,科技部与三省一市共同设立了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办公室。值得一提的是,日前上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27个通用项目中,有跨省合作单位的获奖项目25个,其中13个获奖项目有来自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合作机构参与,占25个合作项目数量的52%。

今年年初,沪苏浙皖开始合力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打造成为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极的“极中极”。目前,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正着眼于双向开放、双向联动,搭建联通国际国内市场的“彩虹桥”,增强上海与长三角地区的枢纽联接,进而把上海的对外开放优势,与长三角地区的其他优势紧密联接起来,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眼下,长三角创新氛围愈加浓厚,为科技和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长三角地区拥有上海张江、安徽合肥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凝聚创新合力,上海市与安徽省签订了《上海张江安徽合肥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开放合作的框架协议》,支持两大国家科学中心开展“两心共创”,跨越距离和制度障碍,构建资源共享和共性技术创新平台。

此外,区域一体化发展不断推进,并在长三角多点开花。虹桥国际开放枢纽、G60科创走廊、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等率先探索。今年7月10日,安徽马鞍山揭牌成立了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管委会,向纵深推进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从项目协同走向一体化制度创新,为全国其他区域一体化发展作出示范。

未来,长三角还将共同搭好平台、强化资源共享。苏浙皖将在上海建设好高水平国际人才高地,吸引、集聚、培育各类人才,进一步赋能和服务长三角创新共同体建设。同时,加快建设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和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等,提升长三角配置全球创新资源和辐射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共同参与全球竞争合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 能源“国家队”,守护群众温暖过冬
下一篇:“成本战”愈演愈烈 上市猪企利润回升后能松口气吗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