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大乡村,包括绘画、编织、刺绣在内,各式各样的民俗资源异常丰富。我们期待有更多发现美的眼睛,与助力美成长的举措,为保护民俗、助农增收寻得更多路径
笔者近日在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调研时发现,除了务农,绘画也成了当地不少村民增收的新方式。形象质朴、色彩明快的东丰农民画,一年的销售额能达到3000万元。
绘画习俗,在东丰可谓历史悠久,之前在农闲时,不少人都习惯画上几笔。可就是这看似平常的个人爱好,如今成了当地的规范产业。打开思路求发展、政府带动挖潜力,一幅农民画,成了结合地方特色民俗开辟的增收新路径。
找到民俗中的增收路,基础是人才聚拢。想要形成产业,先要把绘画民俗从个人的“单打独斗”,变为集体的共同追求。在东丰,政府通过成立农民画馆、举办展会、出版画册等多种方式,引导形成良好的创作氛围和舆论预期,吸引更多人加入到农民画创作队伍中来。
找到民俗中的增收路,核心在能力提升。作画的人多了,能力建设也要跟上。农民创作固然“天然去雕饰”,但也存在着技艺粗糙、主题不明等短板。为此,政府每年组织农民画培训班,聘请专业人士,帮助农民研讨作品主题、提升绘画技巧,为农民画寻得质朴风格与市场需求间的平衡,进而铺平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找到民俗中的增收路,重点要打通渠道。有了产品,下一步便是从田间走向市场,真正转化为财富。在农民画发源地秀水村,依托各方力量,集创作、展览、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园区成为直面市场的招牌门店,树起了东丰农民画的品牌形象。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市场上也不缺少需求,而是缺少优化供给的手段。应该说,东丰县抓住农民画这一个地方特色,在聚合、提升和打通三方面同时发力,为民俗提供了走出乡村、走向市场的机会,这是一种值得肯定的积极探索。
同理,在广大乡村,包括绘画、编织、刺绣在内,各式各样的民俗资源异常丰富。我们期待有更多发现美的眼睛,与助力美成长的举措,为保护民俗、助农增收寻得更多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