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将缓税2000亿元 有企业称“相当于3个月无息贷款”

包兴安    2021-10-29 17:22:18    证券日报

“缓税政策将进一步为我们的资金松绑,相当于为企业提供了3个月的无息贷款。”一家制造业中小企业财务负责人兴奋地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源自10月2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等实施阶段性税收缓缴措施,进一步加大助企纾困力度。此次缓税自今年11月1日起实施,至明年1月申报期结束,预计可为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2000亿元左右。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对制造业中小企业造成了一定影响,再加上年底是企业周转的艰难期,这次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的税收缓缴帮扶力度大,第四季度将极大缓解企业的现金流压力,让制造业中小微企业能够顺利跨年运行。同时,这也会增强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积极性。

 

为中小企业雪中送炭

10月2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对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下的制造业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实现的税款全部缓税;对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至4亿元的制造业中型企业实现的税款按50%缓税,特殊困难企业可依法特别申请全部缓税。

作为正处于高成长期的是一家年轻的中小制造企业,绵阳正能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行业相关解决方案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服务,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充电行业核心配套商之一,据了解,该公司从2016年成立至今,每年销售收入均保持正增长,预计今年销售收入可达2亿元,今年又被工信部评为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该公司财务负责人王琼珍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第四季度公司预计缴纳各项税款近50万元,缓税政策将进一步为我们的资金松绑,为研发赋能。”

四川博尔特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工业机器人手臂、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研发、设计及制造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该企业成立之初仅有100多万元的年收入,如今收入已超2000万元。

关于制造业中小微企业阶段性税收缓缴的消息让四川博尔特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法人陈永报非常振奋:“受疫情持续影响,我们今年的资金回笼缓慢,之前想购买先进设备用于新生产线研发,但是因为资金问题进展迟缓,没想到正在筹款之时,国家又出台了缓缴税款的新政,我们预计可以享受税款缓缴10余万元,正好填补了购买设备的资金空缺。”

何代欣认为,纾困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的政策还有一些可突破的地方。第一是金融政策可以细化。商业银行流动性决定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保持政策相对宽松仍有必要。第二是社保政策可以更灵活。中小微制造业企业的社保压力较大,未来需制定一个政府可承受、企业可负担的标准。第三是区域、产业、就业、投资和政府采购可向中小微制造业企业进一步倾斜。

 

煤电企业缓税政策已落地

10月2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提出,为纾解煤电、供热企业经营困难,对其今年四季度实现的税款实施缓缴,预计缓税总额170亿元左右。

记者注意到,这项措施近期已实施。近日,国家税务总局专门制发《关于做好今冬明春能源电力保供实施支持煤电企业纾困解难税收措施的通知》,对煤电和供热企业今年四季度应缴纳税款全部办理缓税。

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20日,全国税务系统共为纳入“电力保供”税收扶持的煤电和供热企业办理“减、退、缓”税75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困难和经营压力。

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国家出台帮助煤电企业纾困解难的税收优惠政策,力求缓解煤电企业资金压力,增强煤电企业供给能力,促进稳电稳价稳供应的煤电保供格局形成,充分运用税收杠杆调节作用,发挥积极财政的宏观调控作用,针对煤电、供暖供气供热企业特点,实施减缓退等政策措施,释放积极市场信号,达到以小博大的引导效果,切实保护企业煤电供应和城乡居民供暖需求。

张依群建议,支持煤电企业纾困解难,财税政策应从全链条发挥作用。一是运用税收杠杆缓解煤电企业税费负担压力,降低成本稳定市场价格;二是稳步推进高能耗企业税费改革,以保民生保生产为重点,引导煤电资源优化配置,推动生产和消费转型;三是建立财政奖励政策加大鼓励低碳绿色技术创新应用,减少能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发改委十天连发18文 煤价下降态势显现
下一篇:0.6平方公里的“中非商港”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