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猪肉价格“落地”后怎么走

2021-04-21 09:35:08    北京青年报

之前持续高位的猪肉价格自今年以来已经明显回落。截至目前,国内猪肉价格已经回落到本轮生猪产能恢复以来的最低点。根据监测,4月份第三周(12日-18日),全国集贸市场猪肉价格每公斤是38.96元,同比下降27.6%,比1月份第三周的最高价格降低了15.26元,比去年的最高价(2020年2月份第3周)降了20.68元。

对此,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陈光华分析,近期猪价大幅回落的主要原因是生猪出栏明显增加以及春节之后猪肉消费下降,“一增一降”促成了猪肉价格的回落。按照目前生产恢复势头,今年6、7月份,生猪存栏有望恢复到正常年份的水平。之后再过4个月左右的时间,每个月的出栏量也会逐步恢复到常年的水平。

“最近几个月猪价降得确实有点快,”陈光华也表示,按照常年猪价的走势,端午节前后,随着猪肉消费增加,猪价有可能会出现一波上涨。但是从前期新生仔猪量来推算,预计2季度,全国规模猪场肥猪出栏量同比增幅将达到50%,市场供应总体宽裕,价格不太可能超过前期的高点。

他还特别提到,猪肉供应最紧张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后期供应会越来越宽松。但部分养殖户恐慌性出栏也形成了“踩踏效应”。

另据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针对猪价问题,目前农业农村部正会同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统计局研究建立生猪全产业链信息权威发布制度。未来将通过统一权威的发布窗口,集中发布生猪全产业链的信息,指导生产主体合理调整产能,有效引导市场预期,平抑市场价格波动。据悉,该信息近期将首次发布数据,未来将每个月固定时间发布数据。

 

相关

猪肉价格“落地”后怎么走?

肉价下跌源于猪价下跌。时下正值猪肉消费淡季,随着全国生猪产能的不断恢复,养殖户集中出栏等因素影响,多地猪价连续下跌,过去两年“涨上天”的猪,近期呈现“降落”之势。

 

数量多、消费少 行业预期变谨慎

毫无疑问,猪价下跌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生猪产能在持续恢复并逐步释放。此外,传统消费淡季、部分养殖主体在现阶段集中出栏等也是猪价下跌的因素。

“一句话概括,就是当前出栏的生猪多了。”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处处长武深树介绍,以湖南为例,2019年9月以来新扩建的926个万头以上规模的养殖场中,有482个已投产运行。截至3月底,今年全省共出栏生猪1529万头,不仅同比上升29.6%,而且已连续增加了18个月。湘潭市科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熊炼秋介绍,自己存栏1900头母猪的改造老场将在今年5月投产,而存栏3900头母猪的新场在去年就已经开始生产。

湖南伟鸿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屠宰企业,公司副总经理刘冬明告诉记者,“每年3到4月一直就是猪肉消费淡季,因为春节期间家家户户的腌腊制品还有一个消耗过程。现在农贸市场里一个档口一天还卖不完100斤肉,春节时200斤都不止。”

如今,每个养殖户手机里都有好几个微信群来互通全国各地的生猪信息。记者采访的多位养殖户介绍,一方面,由于部分地区疫情复杂化,一些养殖主体缺乏足够信心和措施来应对,担心饲养周期拉长会加大防控风险,因此选择集中出栏。另一方面,还有一些养殖主体判断生猪产能恢复会导致后期价格走低,也选择集中出栏。

 

要防涨、也防跌 猪肉不能总坐“过山车”

随着产能的不断恢复,相对于前两年的高价,猪价下跌是整体趋势,但由于养殖成本托底,又很难再降到2017年之前的水平。业内人士认为,猪价一边牵动着养殖主体的盈亏,一边牵动着老百姓的钱袋子,应尽可能将其维持在一个合理区间,减少猪肉价格暴涨暴跌的“过山车”效应。

“越是产能恢复,越要防止疫情反弹。”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何志平认为,能否做好疫情防控是影响生猪和猪肉价格后期走势的关键。“如果防疫不出大问题,价格会有所反弹,但要到之前每公斤40多元的价格不太可能,30元左右是比较合理的区间。”

武深树指出,一定要避免再出现过去“数量增加带来环保压力,环保压力又导致数量减少”的恶性循环。“从长远来看,我们应推动养殖、屠宰和冷链运输同步发展的全产业体系建设,平衡各个环节的综合效益,打破‘养猪的不如杀猪的,杀猪的不如卖肉的’传统模式,真正实现生猪从业者和消费者的双赢。”他说。

(原标题:农业农村部:猪肉供应最紧张时期已过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国人寿发挥金融优势助力“绿水青山”
下一篇:LPR连续12个月“按兵不动”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