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劳动力市场出现新变化

2021-04-20 10:41:59    经济日报

随着我国国内劳动力供给从“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加之复工复产加速推进等因素,劳动力市场随之出现一些新情况、新特点,包括人口流动趋势的变化、求职就业观念的变化。揽才用工,正成为企业乃至地方政府部门的一道必答题。

近期发布的多份报告指出,今年一季度,随着人力资源市场供求逐步回暖,用工需求和劳动力供给均呈上升趋势。据记者了解,年后劳动力市场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人员比较紧缺。”谈到正在开展的人才招聘,总部位于福建泉州的南安市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集团人才监督部经理邓利楠表示,年后项目开工,公司用工存在一定缺口,特别是急需补招核心技能工、领军研发技术人才。

“由于‘稳岗留工’‘就地过年’等政策的落实,2021年春招市场展现出提前开启的新特征,并且招聘岗位仍在蓄力释放。”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指出。智联招聘调研显示,今年以来工业生产增长加快,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和高科技制造业增势显著。春节后5周大型设备/机电设备/重工业、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人才需求分别较2019年同期增长19.2%、25.8%。

拉勾数据研究院负责人邱云峰分析,从需求端来看,年后各大企业面临熟练员工大幅流动,用人需求比较紧急,对人才质量要求也更高。

随着我国国内劳动力供给从“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加之复工复产加速推进等因素,劳动力市场也随之出现一些新情况、新特点。

人口流动趋势在变。由于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攀升,内地劳动力比较优势显现,劳动力由过去的“孔雀东南飞”也渐变为随产业返乡回流,部分区域内流动人口减少明显。去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速了这种趋势。

“随着东部地区产业加快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中西部县域经济发展增长强劲,产生大量就业机会。这让很多劳动者不必跋山涉水,就能实现就地就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员冯文猛说。

求职就业观念也在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近年来服务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都在不断提升,新生代劳动力就业观念也发生变化。从劳动力需求角度观察,与制造业相比,外卖、快递等服务行业对年轻人吸引力更强。

饿了么发布的《2020年“00后”蓝骑士洞察报告》显示,近一年来,新注册“00后”蓝骑士数量同比增长近2倍,相较“80后”“90后”,他们更青睐灵活自由的工作,更认可工作岗位给自己带来心智上的成长。

揽才用工,正成为企业乃至地方政府部门的一道必答题。今年春节后,广东省中山市人社局专门组织工作组,先后走访了26家省外技工院校、职业院校,探讨开展镇校、校校、校企合作。

“中山每年全市职业院校毕业生约1万人,但离企业需求还有距离。”中山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制造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近年来中山企业对技工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市内的技工培养能力已不能完全满足企业需求,“走出去”和“引进来”是破解技工人才供需矛盾的一个重要举措。

今年以来,多地陆续实施人才工作新举措,打出人才“内培外引”组合拳。按照倍增计划,中山市将从2021年起实施技能人才五年倍增计划,具体目标为每年新增技能人才9.5万人,至2025年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95万人,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量40%以上;重庆市人社局签署《“智能+技能”高新技能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计划面向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培养“双能”型高新技能人才1万名;徐州市日前发布的《徐州市“555”引才工程实施方案》新增专门人才政策,对企业引进的技能类专门人才发放各类补贴,对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给予奖励……

要化解用工缺口,仅靠企业一方努力难以奏效,还需打好“组合拳”。

——打造适应新生代劳动力的就业环境。冯文猛表示,新生代择业行为呈现明显的“去制造业化”“服务化”等新趋势,较好的经济环境让其在工作中更加注重个人感受。为此,企业需要真正以人为本,在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职业培训、打通职业晋升发展通道等软实力方面下功夫。

——强化服务,建立劳动力供需监测预警平台。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表示,在破解中小微企业招工难问题上,要加强人才需求预测等基础性工作,在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上超前布局、动态调整,对中小微企业组团打包如HR联盟等形式招聘进行鼓励和宣传。

——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在冯文猛看来,随着中西部地区成为新的生产供应链所在地,可考虑通过建设区域协作平台,形成跨领域、跨区域协同支持的生产方式,在改造企业内部的同时改造产业整体布局,为企业长期发展提供更全面的人力资源支撑。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加密资产走热带来什么价值
下一篇:研发为企业升级插上翅膀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