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新兴产业投资是扩内需重要抓手

牛 犁 赵硕刚    2021-04-16 11:19:46    经济日报

当前,新兴产业投资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近年来,世界经济进入动荡变革期,新冠肺炎疫情令国际环境更趋复杂。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以及外部环境深刻变化,我国需要以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而加大新兴产业投资,对于扩大内需、畅通国民经济循环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扩大新兴产业投资有利于拓展内需空间。投资是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内需必须发挥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近年来,消费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但依然是政府部门进行逆周期调节以及引导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2020年,在消费因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投资年内便恢复了正增长,使我国不仅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经济总量也实现了百万亿元的历史性突破。

其次,扩大新兴产业投资是落实扩大内需战略、拓展投资空间、增强投资后劲的重要内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2020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下发了《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提出扩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

最后,扩大新兴产业投资有利于加快形成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扩大新兴产业投资,可以提升未来优质增量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发展,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有助于加快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对我国来说,发展新兴产业不仅可以有效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还可以补足产业链的短板和弱项,解决有关“卡脖子”问题,畅通产业循环。

今年以来,各地重点项目建设密集上新,新兴产业成为各地产业招商和投资的重点方向。不过,由于新兴产业通常是资金、技术和人才密集行业,投资门槛高、回报周期长、风险大,有的地方并不具备相关产业发展的禀赋条件以及项目识别、风险评估能力,对新兴产业发展的规律认识不足,盲目上项目,容易形成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烂尾工程。而且,部分项目的融资过程中,地方政府以及当地金融机构往往会扮演重要角色,项目后期建设和投产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容易造成连锁反应,引发地方财政、金融风险。

因此,扩大新兴产业投资要优先把好“设计关”。在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落实新兴产业发展“施工图”时,需要首先做好统筹规划,避免盲目跟风,一哄而上。

一是要优化规划布局。根据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要素禀赋特点、产业迭代规律,综合行业需求、技术水平、人员团队、资金保障等多方面考虑,对项目可行性进行充分评估,科学规划新兴产业项目类型和区域布局,引导企业理性投资。

二是要建立预警机制。加强针对新兴产业项目投资、投产及运行情况的跟踪分析,对行业在建产能增长明显超出实际需求等情况,及时进行预警和项目调整。建立地方政府、银行、投资基金等项目融资方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及时进行风险警示。

三是要完善市场体系。明晰企业和政府权责边界,坚持企业和金融机构自主决策,政府主要负责优化营商环境,完善产业发展配套政策,严格行业准入标准,规范市场秩序,加强行业指导和管理,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并完善问责机制,对造成重大损失或引发重大风险的项目通报问责。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量稳质升我国外贸结构持续优化
下一篇:上市公司并购活跃是件好事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