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促外贸稳中提质扩大二手车出口

2021-04-13 09:46:37    中国商报

(记者 李远方)近日,商务部发布《二手乘用车出口质量标准》等两项行业标准公开征求意见。4月1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扩大二手车出口是推动国内汽车消费升级、促进畅通汽车产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一个重要途径。2019年以来,商务部会同公安部、海关总署等部门先后推动支持30个地区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取得了积极成效。

 

为二手车出口制定标准

当前中国新车销量稳居全球第一,二手车市场增长潜力巨大,除了国内市场之外,还需要通过更多的海外市场来消化。

商务部表示,日前已发布《二手乘用车出口质量标准》等两项行业标准公开征求意见,明确提出二手车出口有利于加快国内二手车流通,推动汽车消费升级,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制定二手车出口质量标准,主要是破解汽车国际流通的难点,一方面规范二手车的出口秩序;另一方面确保产品的质量,为国外消费者提供更放心的产品。

据悉,质量标准将推动我国二手车出口可持续发展,为稳外贸贡献新的增量,同时有利于扩大中国汽车产品在海外的市场保有量,提升品牌知名度,增强国际竞争力,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

 

二手车出口政策频出

近日,根据大连市商务局发布的通知,经商务部审核备案通过,二手车新零售平台淘车已批准成为大连市首家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的试点企业。

高峰表示,扩大二手车出口是推动国内汽车消费升级、促进畅通汽车产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一个重要途径。2019年以来,商务部会同公安部、海关总署等部门先后推动支持30个地区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取得了积极成效。

2019年4月,商务部、公安部、海关总署三部委发布《关于支持在条件成熟地区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的通知》,率先支持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等10个条件成熟地区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

通知要求,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的地方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部门协调专项工作机制,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完善实施方案,严格甄选出口企业,强化监管,优化服务。要制定二手车出口检测规范,由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检测报告,确保出口产品质量与安全。二手车出口企业要做好海外售后服务保障,树立和维护中国二手车出口的海外形象和信誉。

去年年底,商务部、公安部联合再次印发通知,进一步扩大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的地区范围,全国新增20个地区可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

此外,3月18日,中国-东盟汽车行业委员会成立。此举将为中国二手车敲开东盟市场甚至是世界市场的大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与中国东盟汽车行业委员会共同建立了中国-东盟二手车行业联席工作机制,以推动中国二手车出口东盟的落地工作。

 

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性产业,相关政策一直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二手车出口工作的启动是中国汽车产业出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肖政三表示,中国汽车市场正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如何扩大内需和扩大二手车海外市场是当务之急。

商务部表示,总体来看,我国二手车出口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一是车源充足、品类齐全。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保有国,2020年汽车保有量达到2.8亿辆,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统计,2020年我国二手车的交易量达到1434万辆,为二手车出口提供了充足货源。二是我国二手车性价比较高,国际竞争力比较强,不少车况好、价格低的二手车在发展中国家市场受到欢迎。三是我国汽车生产和出口经营企业在全球建立了较好的国际营销服务网络,可以为外国消费者提供全方位服务。

据中国好车董事长助理廖智勇介绍,2020年中国出口二手车4322辆,出口额2081万美元,单车均价4816美元,接近日本的5000美元均价,与美国7000美元均价还有一定差距。在二手车出口方面,自主品牌可以借助新车出口势头,考虑加大二手车在海外市场的推广力度。此外,在目标国建立二手车交易市场或新/旧车展销中心、售后服务中心、海外仓,集聚属地经销商,增强品牌影响力。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中国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地区覆盖25个省份,二手车已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二手车出口管理与促进体系,着力提升中国汽车国际竞争力,为推动二手车出口创造良好环境。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7.67万亿元 主要投向实体经济
下一篇:海关总署:我国一季度进出口8.47万亿元 同比增长29.2%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