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减税降费政策利好效应在上市公司年报中显现 激励公司加大研发投入

2021-04-07 11:09:35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包兴安

2020年我国实施阶段性大规模减税降费,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2.6万亿元。上市公司作为市场主体也分享了这一红利。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4月6日记者发稿,已披露2020年年报的A股上市公司中,共有1248家公司披露了2020年“支付的各项税费”,合计为24164亿元,同比下降0.58%;1248家公司支付的各项税费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7.9%,比上年同期降低0.14个百分点。

 

减税降费提振公司业绩

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0年对企业实施的减税降费是有效的,整体上看,上市公司税费负担有所下降,企业效益在抵御疫情巨大冲击下明显回升,切实显现出政府通过减税降费激活企业内生发展动力的效果。

例如,鄂武商A发布的2020年年报显示,公司业绩驱动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其中一个方面是,积极争取国家政策红利,公司被列入国家级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获得银行疫情防控专项贷款、国家专项疫情防控贷款贴息补助以及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等多项支持。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39亿元,利润总额7.2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7亿元。全年实现经济指标平稳健康发展。

杭华股份年报显示,得益于原材料成本下降、产品结构优化、费用支出减少及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的大力支持等有利因素,2020年公司利润总额较上年同期增加2248.39万元,同比增长21.95%。

海螺型材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加大与地方政府沟通协调,积极争取疫情期间国家出台的各项减税降费等优惠政策。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加8.1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加178.95%。

巨丰投顾投资顾问总监郭一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减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成本,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利润。而降费则直接降低公司的费用,也能增加上市公司的利润。去年大规模减税降费,改善了上市公司资金面,从而提振了上市公司业绩。

随着减税降费效应显现,不少公司增加研发投入。数据显示,1248家上市公司中有1089家披露了研发费用。这1089家上市公司2020年研发费用合计为4211.68亿元,同比增长19.5%。

郭一鸣表示,减税降费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和压力,使得企业有更多的精力和财力去增加研发投入,激发活力的同时,提高企业竞争力。

“我国减税降费政策正在从规模化向质量型和内生性转变,减税降费重点不仅是减负担,更主要是增质量,引导企业将更多精力和资金资源投入科技研发、技术升级上来,推动企业实现技术能力跨越和内在产品质量结构升级,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张依群说。

 

支持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正密集落地。如今年1月1日起,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4月1日起,运输设备、电气机械、仪器仪表、医药、化学纤维等制造业企业纳入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范围,实行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

数据显示,截至4月6日,A股市场共有4241家上市公司,其中有2728家属于制造业,占比64.3%。已披露2020年年报的A股上市公司中,共有789家制造业公司披露2020年支付的各项税费,合计为4234.2亿元,同比下降0.41%。从研发投入看,789家制造业公司中,776家披露研发费用,合计为2691亿元,同比增长18.5%。

普华永道中国税务政策服务主管合伙人马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可以有效解决增值税留抵税额占用企业资金的问题,节约企业资金成本,得到纳税人的广泛欢迎,反响热烈。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向更多先进制造业企业扩围,显示了国家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郭一鸣认为,今年国家运用减税政策激励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有助于激发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热情,预计2021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盈利将进一步增强。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消费贷异军突起 规范发展下有望放量增长
下一篇:IMF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至8.4%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