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供需两端挖潜力 消费扩容提质进入新阶段

2021-03-30 10:36:36    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江聃

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外需持续强劲,内需稳步恢复。专家认为,伴随疫情逐步控制,疫苗的迅速推广应用,线下消费存在的客观限制逐渐减弱,2021年消费需求可能恢复对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作用。与此同时,新近发布的多项政策措施释放信号,有关部门正努力在更高层次上推动消费供需矛盾的解决,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力。

 

新型消费成经济加速器

我国以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线上线下融合等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迅速发展。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我国消费结构呈现新变化,新型消费快速补位。今年1~2月份新型消费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工商银行投资银行部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宋欣表示,新型消费的发展,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要举措,代表我国消费市场的未来趋势。

一段时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多个加快培育新型消费、服务消费升级的文件相继落地。继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之后,3月25日,28个部门联合印发《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从业态模式、供应链、技术设施、空间布局等方面为新型消费的培育和发展指明方向和具体领域,并对新型消费的培育制定了充分的人员、土地、资本、制度保障措施。在地方,江西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进一步加强以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线上线下融合等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新型消费发展。

配合新业态、新模式,在供应链体系中,创新服务也大力开展。近日,商务部等六部门发文,将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范围扩大至所有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综合保税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所在城市及区域。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消费结构的快速升级,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潜力。伴随收入水平提升及人口结构变迁,当前消费结构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以及快速多变的发展态势。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政策

今年有望取得重要进展

研究表明,中等收入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最高,因此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对于扩大消费具有重要意义。除了从供给端“补短板”,需求端也在加力。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赖德胜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季度论坛上表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关键是要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这需要增强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完善人力资本政策,对重点群体精准施策,健全就业服务体系。

3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对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职业学校、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业成果融通互认等作了规定。分析认为,文件意图打破职业教育学历“天花板”,有利于使教育选择更多样、成长道路更宽广,使学业提升通道、职业晋升通道、社会上升通道更加畅通。

农民工被看作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关键对象。长期以来,农民工由于户籍的限制在城市中面临就业、子女入学、社保等多方面限制甚至歧视。据公安部消息,公安机关将加快推进沿江户籍制度改革,推动有关省份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人口落户限制、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进一步完善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不过,CMF发布的最新报告也指出,当前户籍制度改革还需要很多配套政策措施,如财政政策、土地政策、社保政策等。只有这些政策同步改革,户籍改革才能有序推进,取得实效,才能真正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十四五”规划勾勒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施工图,国家发改委将在今年研究制定“十四五”时期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实施方案。市场认为,有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政策信号还将密集释放。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李实表示,总的来看,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将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全球最大碳排放交易市场即将揭开面纱 首批2225家电力企业完成开户
下一篇:28部门发文加快培育新型消费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