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补短锻长 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全面发力

2021-03-24 10:09:44    经济参考报

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构筑发展新支柱

补短锻长 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全面发力

“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独立设篇,针对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亮出真招实招,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勾勒出施工方略。

在顶层设计牵引下,多方正在谋划新一轮支持举措,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双向发力,布局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探索实施制造业供应链竞争力提升工程,研究形成制造业重点行业供应链全景图。同时,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重点领域,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为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聚力蓄能。

 

力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靠

“十三五”期间,我国工业增加值由23.5万亿元增加到31.3万亿元,连续11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不过,业内人士也注意到,当前制造业依然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工业基础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等问题依然待解。

夯实制造业基础需着力补短板、锻长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是当务之急。“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补齐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瓶颈短板。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多个部委近期正在密集实施新一轮支持举措。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巩固制造业供应链核心环节竞争力,补足制造业供应链短板。同时探索实施制造业供应链竞争力提升工程,逐步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供应链关键配套体系,研究绘制基于国内国际产业循环的制造业重点行业供应链全景图等多项举措。

工信部日前表示,“十四五”时期将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为着力点和落脚点,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聚焦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元器件等重点领域,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持续增强产业链的韧性和弹性。同时进一步锻造长板,着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高端医疗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型产业链。

在专家看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既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表示,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时代,产业基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整体上参与全球价值链产业分工中所处地位。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需要持续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而强化产业基础能力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当务之急。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产业政策法规研究所所长栾群表示,“十四五”时期,制造业发展应顺应新工业革命的趋势,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掌控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关键和核心环节,并成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推动力。

 

新兴产业将迎广阔发展空间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未来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

与此同时,“十四五”规划纲要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描绘了发展路径——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提出了更为具体的目标——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7%,凸显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副主任魏际刚指出,“十四五”时期产业变革将进一步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代表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推动我国产业体系更完整、结构更优化、创新能力更强,形成供需更加匹配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地方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构建特色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发力点。例如,河南提出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挺起先进制造业脊梁,为“十四五”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引进培育竞争力、带动力强的头部企业、骨干企业,引导新兴产业合理布局,壮大产业集群。陕西则将融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体系,推动高端装备、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支柱产业提质增效;抓紧布局人工智能、氢能、未来通信技术、生命健康等新兴未来产业,着力壮大新增长点。

 

提升创新力迈向中高端

在业内专家看来,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发展生态,不断提升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

栾群指出,“十四五”时期,要把产业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作为今后制定实施产业政策的核心目标,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化作为政策重心。产业政策应由过去重点扶持供给侧尤其是加工制造环节,转向支持产业基础再造及解决各领域产业基础能力的薄弱环节,转向支持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实现生产型大国向创新型强国转变。

作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也需要进一步优化布局。工信部部长肖亚庆日前表示,新产业发展不能搞盲目重复建设,也要防止一哄而起,要按照市场化、法治化规律有序发展。

魏际刚建议,下一步中央层面需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顶层设计,指导各地做好规划衔接、政策配套、信息共享、协同监管等。各地应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基于各自现实基础与战略目标,打造一批定位明确、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通过发挥产业投资基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同时探索有利于扩大新兴产业市场需求的政策体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广阔发展空间。(记者 郭倩)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互联网医疗驶入快车道 细分领域成资本新宠
下一篇:RCEP正式签署逾4个月 334条投资者留言“追问”上市公司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