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广州增城区打造“智慧农业”

2021-03-19 10:23:42    中国商报

(增宣 记者 李和英)近年来,广州增城区突出科技创新引领,大力发展农业农村数字经济,以建设增城区5G智慧农业试验区为契机,“三农”大数据项目为基础,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重点,已逐步建立涵盖农业生产、农作物病虫害预警、农民培训、农业技术服务、农村电商等项目的智慧农业体系,推动增城区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加快建设5G智慧农业试验区

无人机、水肥一体化装置、传感器、遥感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黑科技”被应用于现代农业种植过程中,不仅降低了人工成本,还提升了农作物的品质。

“我们的5G技术应用于水稻种植和大棚蔬果种植,主要对病虫状况、谷物含量、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等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重要的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广州金从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澍辉表示,5G智慧系统已成为农户的“千里眼”和“听诊器”。

中国商报记者在幸福田园看到,工作人员正在操控无人机为南瓜苗施肥,育种区的水肥一体化设备在自动喷洒,高科技的运用让园区的作业变得简单高效。“智慧农业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我们正朝着智慧农业方向发展,打造农业硅谷产业园。”杨澍辉表示。

据了解,两年多来,增城区通过搭建数字农业大数据云平台、打造数字农业产业园区、培育5G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培育数字农业示范龙头企业等方式,加快5G智慧农业试验区建设。

增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搭建了一个数字农业大数据云平台,整合了现有各类涉农信息化系统,建立农业子系统11个。”目前该平台已完成监测点设备安装,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无人机、机器人等现代新产业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数据化、智能化、全程化、精准化,并通过实施增城区5G智慧农业建设项目,加快打造12个水稻、蔬果产业的病虫害全纬度监测预警体系试点。同时引导幸福田园等12家农业企业和合利源食品等7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参与遴选,组建广东数字农业发展联盟、广东数字食品(农产品加工)生态联盟,为加快培育一批数字农业示范龙头企业奠定基础。

此外,增城区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运用农用无人机播种、施肥等手段,节省了70%以上人工成本,实现了增城区农业播撒植保智能化的示范效果;广州金农猪场应用5G、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一代的信息化技术,实现了猪场的养殖精细化和智能化……现如今,增城区5G智慧农业试验区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进一步激发了乡村振兴的活力。

 

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

除了在农业种养端的运用,智慧农业还包含了在加工、经营、管理和服务等全产业链环节的应用。

据增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增城区大力开展数字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20年年底,全区建成5G基站3521个。同时,以增城荔枝为试点农产品品种,增城获批创建国家“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促进农产品产销顺畅衔接、优质优价,带动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为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城区大力扶持农业电商的发展,培育了“广采网增城分站”“顺丰优选增城馆”等25家农业电商企业,认定2个省级名特优新农产品电商体验馆、1家省级农业电子商务示范企业、2家市级农业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和2个广州市农业物联网生产示范基地,发展500万元以上规模农业电商企业10家。此外,增城区建成10家区级物流中心、58个镇级物流服务站、496个村级物流服务点,农村物流服务实现全覆盖。

记者了解到,广州创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增城区政府扶持政策的引导与支持下,通过搭建农批市场、社区商超、电子商务、新零售平台和农旅场景消费五大销售渠道,并与顺丰优选、百果园、钱大妈、京东、天猫等近30个全国知名连锁企业组成战略合作联盟,成为增城荔枝、增城番石榴等岭南特色水果的指定供货商。

数据显示,2020年增城区电商渠道销售农产品2.3万吨,成交金额约3.8亿元,其中荔枝出口46.2吨,远销中东、北美等地。

2020年,增城区还联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训,招录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创业青年农民等学员进行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等方面的培训,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截至目前,增城区累计培育认定高素质农民2029人,为加快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助力增城区智慧农业农村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外卖平台抽成过高 餐饮企业“赔钱赚吆喝”?
下一篇:商务部: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