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如何精准施策?记者了解到,主管部门将聚焦基础,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制造业强链、补链行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十四五”将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
曾在纽约、伦敦、东京等地打巨幅广告,高调“挑战”特斯拉、保时捷、戴森的新能源汽车高合HiPhiX,今年年中就要批量交付产品了。
高合HiPhiX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搭载了由华人运通自主研发的H-SOA开放式电子电气架构。以H-SOA为代表的新型电子电气架构,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基础。
除了新能源汽车,其他领域的基础同样需要夯实。记者了解到,“十四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
为什么要再造产业基础,而不是加固产业基础?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黄群慧认为,再造产业基础将提高“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黄群慧认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全球化。但我们大多数是引进可复制、可模仿的技术,结果我们的产业基础能力很多都是属于模仿型的。原创型的、核心关键的技术能力,其实并不具备。
“这种产业基础能力的相对薄弱,决定了我们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中低端地位。”黄群慧表示。
忽视基础将导致巨大损失。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为例,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方寅亮认为:“如果车企和零部件供应商不关注软件和数据,就会失去10倍于传统硬件净利润的可持续利润,由此增加沦为代工厂的概率。”
多区域多行业的创新增长极
将陆续点亮
3月8日,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获得科技部批准组建。
“十四五”期间,科技部将支持产业类创新中心的建设。支持相关创新中心梳理出“卡脖子”技术,提出明确的技术创新目标和攻关任务,提升我国重点产业领域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记者了解到,“十四五”期间,科技部还将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布局建设区域创新中心,并形成区域创新的增长极。
3月初,记者在北京怀柔科学城看到,多个重点工程现场正在陆续复工、加紧建设。未来5年,五大科学装置和24个科技研发平台都将在这里全部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成为“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原始创新策源地。
未来5年,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将形成三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从北到南串成一线,成为辐射带动全国科技发展、自立自强的地域支撑。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司长叶玉江认为:“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些‘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还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
因此,“十四五”期间,科技部将下更大力气,更加重视凝练解决生产实践中的科学问题,引导更多的科学家开展目标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来突破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难题。
将培育5G、医药等新型产业链
近日,科兴中维新冠疫苗生产线上的设备正在高速运转,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西林瓶及预充式注射器两种包装的疫苗正等着发往世界各地。
“从细胞培养到成品完成包装,一支疫苗的生产周期最快需要48天,且整个生产过程是滚动连续的。”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刘沛诚表示。
疫苗的保质保量的生产供应,是中国产业链供应链长板的体现。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对记者表示,我国具备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完善的产业链结构、庞大的市场和完备的基础设备和产业配套设施。这些因素形成了强大的“供应链网络”。
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对41个工业大类和细类进行梳理,找到产业链供应链的“空白点”,“强链”“补链”。
“所谓‘强链’,就是进一步锻造长板,让长板变得越来越长,增强发展主动权。”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士表示,比如着力培育发展新型产业链,如5G、新能源汽车、高端医疗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
专家认为,供应链网络并不是众多工厂的简单加总,而是需要更多系统生态性的配合,在达到一个巨大规模之后,会推动成本控制逻辑发生一种质的变化,从而令其他国家难以与之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