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琰)从家门口出发,15分钟内,你希望有什么配套设施?商超、菜市场、公园广场、体育设施……想必这会是一个很长的愿望清单。不过,这些愿望清单正在变成现实。
近日,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发布了《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建设一批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智慧便捷、规范有序、服务优质、商居和谐的城市便民生活圈,社区商业便利化、标准化、数字化、品质化水平全面提升,在改善服务基本民生、促进消费升级、畅通城市经济微循环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发挥便民生活圈重要作用
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概念,即伴随社区商业发展而产生,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在步行不超过15分钟的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日常消费和品质消费等为目标,以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服务商圈。
据悉,便民生活圈涵盖满足社区居民一日三餐、生活必需品、家庭生活服务等基本消费需求的生活保障类业态,如便民菜店、便利店、洗染店、美容美发店、维修点、药店、自助提货柜和再生资源回收点等;满足社区居民休闲、健康、社交、娱乐、购物等个性化、多样化、特色化的更高层次消费需求的品质提升类业态,如老年人康护所、社区食堂、社区书房、照相文印店、宠物服务站等。发挥便民生活圈活跃市场、促进消费的作用在当前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该如何建设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商务部表示,便民生活圈的建设原则主要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以人为本、保障基本;集约建设、商居和谐;创新驱动、多元发展。提倡盘活存量设施资源,集中建设新增设施,提高设施使用效率,提倡“一点多用、一店多能”,避免大拆大建。鼓励特色化、智慧化、体验化发展,提供适合不同社区消费群体的多层次、个性化商品和服务。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鼓励建设15分钟便民生活圈等,让消费下沉,解决消费“最后一公里”问题,真正方便老百姓。
重点补齐商业设施短板
在规划布局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加强顶层设计、明确配置标准、分类建设布局、就近科学选址、协调适应环境。其中着重指出,老旧社区要充分利用闲置厂房、仓库、公有物业划拨等方式,重点补齐商业设施短板和提升现有设施水平。新建社区应坚持相对集中建设原则,优先考虑发展组团式社区商业形态,重点建设社区商业综合体、社区购物中心、便民商业中心等,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和同步交付。
在业态配置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出,要优先配齐生活保障类业态,因地制宜发展品质提升类业态,加快菜市场标准化改造升级,发展品牌连锁便利店,构建多层次早餐供应体系,积极发展可移动商业设施,鼓励“一店多能”。
值得关注的是,征求意见稿还明确,要优先发展对居民生活品质提升最迫切需要的老年人康护、运动健身房、幼儿托管等业态,要充分发挥自助售货机、蔬菜直通车、移动餐饮售卖车等可移动商业零售设施灵活性优势,弥补空间不足带来的社区商业短板。同时,鼓励各类社区商业网点提供多样化便民服务,适度搭载书报经营、打印复印、代扣代缴、代收代发、家政预约、废旧商品和包装箱回收等项目,提高设施使用效率,增加微利业态经营可持续性。
畅通城市经济微循环
去年9月底,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对面的服饰城摇身变为便民菜店,为附近居民买菜购物提供了新去处。疫情期间服装城停业后,连锁菜店志广果蔬随即入驻,经过3个月的改造,成为便民菜篮子。
这只是北京加大蔬菜网点建设的缩影。为持续推动蔬菜零售网点布局,北京市区两级商务部门采取多种形式鼓励支持大型超市、生鲜超市、社区菜市场、蔬菜零售店等蔬菜零售网点建设。截至目前,北京市各类蔬菜零售网点已达9000余个,其中连锁品牌零售网点已达3000余个。蔬菜零售网点覆盖率已达到全市社区全覆盖,实现居民15分钟生活圈购买生鲜蔬菜。
不仅是北京,全国各地都在加大力度建设便民生活圈。《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提出,在2035年将上海建设成为更富魅力的幸福人文之城,明确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目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15分钟步行覆盖率达99%左右。“十四五”时期,山东将健全城市治理体系,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建设管理全过程,开展城市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打造城市15分钟社区便民生活圈。河南将利用3年左右时间,加快推动品牌连锁便利店发展,新发展一批品牌化、连锁化、服务智能化的便利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