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探索新发展模式 电商走上绿色转型之路

2021-02-26 14:32:34    人民日报海外版

轻量化包装、可循环使用快递箱、数字化运营管理……随着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电商企业认识到包装废弃物引发的环境问题,部分企业更是提早开始为商品包装“瘦身减负”的实践。

商务部日前印发《关于推动电子商务企业绿色发展工作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围绕持续推动快递包装绿色供应链管理等四个方面推出12项举措,支持电商企业绿色发展,引导电商企业走上绿色转型之路。

 

过度包装是痛点

“我就买了一支口红,结果寄来这么大一个箱子,里面还塞满了塑料填充物,扔掉可惜,留下确实也没用。”北京的严女士近日收到期盼已久的快递,而散落一地的包装也让她感慨,“用比口红大了足足10倍的纸箱来包装,着实浪费。”

近年来,快递包裹数量迅速增加,在便利人们生产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包装废弃物,由此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不断放大。严女士告诉记者,这种过度包装的包裹并不少见,尤其是在电商平台购买这些价值较高的小件商品,包装往往都是“里三层、外三层”裹得严严实实。

对于商品过度包装、重复包装等问题,不少快递行业的从业人员也很无奈,包裹运输的安全性是矛盾点。在北京某快递站工作的张先生告诉记者,揽货时商家一般会给商品做简单包装,但一般都不能防水防压,有些订单还会特别备注是易碎、易损坏物品。“我们也想节约,但如果包裹在运输中出现损坏,最后承担责任的还是我们,所以为了安全只能多包几层。”

国家邮政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830亿件,同比增长30.8%,这意味着每天有接近2.3亿个包裹在路上飞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现阶段中国快递业每年消耗的塑料废弃物约180万吨,而纸类废弃物更是已经超过900万吨。

 

可循环应用有实招

“快递小哥主动向我推荐这款快递循环包装箱,尝试一下为保护环境尽微薄之力。”不久前,宁夏银川的李先生使用“丰BOX”体验了一次“绿色寄件”。作为顺丰速递推出的一款采用拉链设计的可循环包装箱,“丰BOX”在整个寄件过程中无需使用胶带、纸盒和塑料填充物等传统包装材料,只需放入物品、贴上智能防盗封箱贴,即可进入寄送流程。据统计,每个“丰BOX”可至少实现超过50次的周转循环使用,可大幅降低包装材料使用量。

在减少不可降解塑料包装使用方面,不少电商企业也从包装材料入手进行多番探索。此次《通知》明确提出,重点地区的电商企业要逐步停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编织袋,减少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胶带。

2020年“双11”期间,菜鸟裹裹将部分塑料包装袋更换为生物基环保袋,并试点推进环保寄件袋。这种“减塑环保袋”由秸秆、陈化谷物等可再生原料参与制作,与同尺寸的其它快递袋相比,每个环保袋在生产环节可直接节省塑料4.4克,大大降低了废弃塑料包装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产地直采、原装直发、聚单直发等模式也可从源头有效减少快递包装用量。据京东物流相关负责人介绍,京东物流通过入仓优惠政策激励上游品牌商企业推行直发包装,目前已实现多个品牌上千种商品的原厂包装直发,累计减少物流纸箱使用1.5亿个。

 

智能科技显身手

在继续重视推广使用绿色、可循环快递包装的基础上,《通知》还提出要进一步增强数字化运营能力,鼓励电商企业应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供需匹配、提高库存周转率,推动多渠道物流共享,应用科学配载,降低物流成本和能耗。

在商品仓配环节,电商企业还以智能科技为抓手,在提升各环节工作效率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目前多家电商企业已在物流环节投入使用智能包装系统,相关系统可依据商品特性、运输方式等条件提供智能包装解决方案。

作为融合生产加工、物流仓储等功能的电商产业基地,深圳蛇口网谷国家电商示范基地也瞄准绿色电商转型发展机遇,通过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实现能源数据云分析、能源集中管理优化等功能,进一步提高园区运营能效和清洁性。该基地负责人表示,相关措施预计可实现园区整体能耗下降10%-15%,碳排放总量减少10%以上。

(原标题:探索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 电商走上绿色转型之路)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冷资源”变“热经济” 冬奥市场多面开花
下一篇:从税收大数据透视脱贫攻坚战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