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冬奥会进入“北京时间”,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冰雪经济在我国各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越来越多的地方把大自然馈赠的“冷资源”转化为“热经济”,冰雪运动也“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大众时尚生活之选,体育旅游、竞赛表演、运动培训等业态加快重塑。
冬奥市场不断升温
到冰天雪地里欣赏冰雪风光,在滑雪板上感受冰雪激情,来冰雪之乡体验冰雪文化……这个冬季,民众对冰雪的热情再次被点燃。
具有冬奥特色的冰灯彩灯、激情四射的雪道、飞“流”而下的冰瀑。今年春节假期,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掀起冰雪旅游热潮,留京过年的人们在这座冬奥小城尽情体验冰雪运动的乐趣。北京市延庆区表示,春节期间延庆冰雪旅游游客量达15.5万人次,旅游收入超1000万元。
打开各大旅游类App页面,冰雪旅游产品让人目不暇接。在携程旅游平台近期用户搜索的前24个热搜词中,有七个都和“雪”有关。该平台与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冰雪地图”,收录了全国各地1000多个冰雪游项目。2020年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冰雪旅游实现快速复苏。特别是2020年下半年雪季后,全国冰雪旅游产品订单额和订单量同比分别增长13.61%和23.46%。
为推动市场健康发展,日前,文旅部、北京冬奥组委、国家体育总局等发布《关于开展全国冰雪旅游宣传推广活动的通知》,提出要进一步繁荣和建设国内冬季冰雪旅游大市场。文旅部发布的《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还明确提出,推动冰雪主题旅游度假区和景区建设,建设一批冰雪主题A级旅游景区,引导以冰雪旅游为主的度假区和A级旅游景区探索发展夏季服务业态。同时,将推出一批国家级、省级滑雪旅游度假地。鼓励各地开发冰雪旅游主题精品线路,建设冰雪旅游基地。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拓展冰雪竞赛表演市场,推动乡村冰雪旅游发展。
“冰雪经济是现代产业,更是当代生活。”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冰雪旅游不只是去雪地滑雪,而是要让人们领略冰雪文化之美。做大冰雪经济的文章,就必须培育一批文化底蕴深厚、文化特色鲜明的冰雪目的地、冰雪线路和冰雪产品。
此外,北京礼物不断上新。2月11日是农历除夕,新开业的北京2022官方特许商品旗舰店迎来了庚子年最后一批顾客,许多人来此选购春节主题的冬奥特许商品。2月,冬奥特许商品上新了多款以春节为主题的新品。北京工美集团市场部部长、冬奥项目部副总经理李颖介绍,春节假期,旗舰店共实现了超过40万元的销售额,而春节主题的商品在上新当天就补了一次货。
全产业链借势发力
赛事赞助商是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对于很多本土品牌而言,2022年冬奥会是个难得的好机会。据悉,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赞助计划是北京冬奥会市场开发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北京冬奥组委已成功签约38家赞助企业,包括11家官方合作伙伴、11家官方赞助商、9家官方独家供应商以及7家官方供应商。
北京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部长朴学东表示,企业在疫情防控的同时,支持和赞助冬奥会的积极和热情不减,总体上疫情对冬奥会市场开发的赞助计划影响不大。
事实上,以冰雪运动为圆心,冬奥会的辐射范围可延伸至全产业链。冬奥会对冰雪相关企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新华体育近日发布的《中国体育公司2020年市值榜》统计了33家在A股、港股和美股上市的中国体育公司,截至2020年年末,33家体育公司总市值为8134.18亿元,3家公司市值破千亿元,9家公司市值过百亿元。榜单前四强均为鞋服相关公司,市值相加为6437.96亿元,占总市值的79.15%。
透过冬奥会这个窗口,发现商机的本土运动鞋服品牌近年来明显提速。上述榜单显示,羽绒服品牌波司登凭借197.88亿元市值排名第六,增幅为45.49%;主营冲锋衣产品的户外品牌探路者市值增幅达47.6%。位列排行榜第一的安踏体育市值已达2794.8亿元,较2019年增长了77.65%。该品牌于2017年与北京冬奥组委签约,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官方合作伙伴。自2015年开始,安踏就频繁出手收购户外品牌,包括迪桑特、可隆(Kolon Sport)以及亚玛芬体育的始祖鸟、萨洛蒙等,这些品牌主营产品均为高端线户外鞋服及冰雪装备。
目前来看,这些子品牌对该集团整体营收贡献尤为明显——2020年三季度,在主品牌零售金额同比低单位数增长的情况下,斐乐(FILA)品牌零售金额同比实现20%-25%的正增长,其他品牌零售金额同比实现50%-55%的正增长。
消费需求持续升级
冰雪经济火了,也带热了装备产业。“对于年轻人来说,滑雪装备不仅要有实力,还要有颜值。”有消费者表示,从雪服套装、头盔到手套、雪镜再到雪靴、雪板,自己在选购时都很看重是不是够时尚。
不仅如此,在近日举办的“2021哈尔滨线上冰雪博览会”上,各种冰雪设备器材让人耳目一新。在冰雪服装服饰展区,采用“炽热科技”的面料,能在短时间内产生超蓄热能力,从而快速提升温度,让穿着者感觉特别暖和。
“原以为博览会改为线上会影响参展商的参会热情,没想到开幕式当天浏览量就达到了9313万次。”哈尔滨线上冰雪博览会项目负责人刘乐乐表示,国内外4380余家企业入驻参会,共设置冰雪设备器材、冰雪服装服饰、冰场雪场周边、冰雕工具等六个专题展区,截至1月18日,线上平台交易金额达5813万元。
更加成熟的冰雪装备可以有力推动冰雪运动发展。造雪机、压雪车、拖牵索道、高山滑雪运载装备保障设施等设备,有效解决了自然滑雪条件不足的问题。先进的制冷系统、保温节能系统以及逐步升级的场地冰面,提升室内滑雪场适用性,为冰雪爱好者提供“四季冰雪”的机会。
据了解,冰雪装备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冰雪经济的业态。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等部门近日发布的《中国冰雪经济发展报告(2020)》显示,目前中国冰雪产业总体呈现产业融合发展、市场规模和制造企业稳定发展、场地设施数量和旅游人次快速增长的趋势,初步形成冰雪旅游、冰雪赛事、冰雪运动培训、冰雪营销及冰雪装备五大产业链。
早在2019年6月,工信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预计到2022年中国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年销售收入将超过200亿元,年均增速在20%以上。该计划提出,要积极推动建设若干“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器材”的冰雪休闲旅游综合体,兴建一批复合型冰雪旅游基地,营造浓郁的冰雪文化氛围,提供完善的冰雪运动休闲设施,满足大众冰雪消费需求,促进冰雪装备器材推广应用。
事实上,年轻人依然是冰雪产业消费的主力军,个性化、品质化、体验性的新型冰雪项目更容易受到年轻人的喜爱。放眼未来,举家共享冰雪之乐会渐成主流,更多适宜老人和孩子的冰雪项目亟待创新。并且随着冰雪消费的升级,游客会越来越不满足于单纯的参与冰雪项目,而是更想感受不同的生活方式,深挖各地独特的冰雪文化成了最好的发力点。业内人士表示,今年雪季恰逢冬奥备战冲刺之年,冰雪产业上下早已迫不及待,纷纷采取行动,迎接商机,大量需求释放也将为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依琰)
一家之言 冰雪产业发展需要文化引领科技赋能
距离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举办还有不到一年时间。随着这一盛会的日益临近,各地参与冰雪运动的氛围愈加浓厚。但在我国冰雪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值得注意。
具体而言,市场整体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部分冰雪体育产业模式创新性与可持续性不足。如冰雪体育产品相对单一,品牌竞争力不强;冰雪体育旅游淡旺季差异显著,四季经营能力不足;冰雪体育产业链发展不成熟,全球影响力孱弱等等。同时,受疫情影响,产业还面临很多新要求新挑战。
因此,冰雪经济的发展应注重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以高标准市场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多方面发力为冰雪经济护航。
一是要强化文化基础。要系统梳理我国冰雪文化资源的价值,挖掘、保护、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冰雪文化,丰富冰雪文化的体育内涵。二是要用科技与创新赋能。通过大数据分析、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冰雪体育产品。三是要用法治来保障。应构建冰雪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的法治框架,制定产业发展相关法律,完善冰雪产业发展司法服务保障机制,健全冰雪运动案例研判工作机制等。理顺冰雪体育产业行政监管与执法机制,规范冰雪体育企业经营行为,强化市场监管。
总之,冰雪市场大有可为,未来有关各方应促进冰雪旅游与文化、教育、装备制造、科技等融合。深入挖掘各地传统冰雪文化资源,加强冰雪文化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装备器材制造企业;大力发展“互联网+冰雪旅游”,推动冰雪旅游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5G等新技术结合。(宗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