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打通堵点难点 开采农村消费富矿

2021-02-04 10:34:59    中国商报

 激发农村消费市场更大的发展活力成为政策支持重点。近日,商务部表示,今年将以扩大县域乡镇消费为抓手带动农村消费,加强县域乡镇商贸设施和到村物流站点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商贸企业下沉渠道,充分释放农村消费潜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健全农产品流通网络,加快补齐冷链物流短板,进一步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当前,我国农村消费的“富矿”应如何开采,激活农村消费还面临哪些“成长的烦恼”?

 

一片新“蓝海”

近日,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提振大宗消费重点消费促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若干措施的通知》,进一步促进大宗消费、重点消费,更大程度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这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出台的一项指向性非常明确的重要文件,是深化需求侧改革释放消费潜能的有力举措,对改变乡村面貌、改善农民生活、推进乡村振兴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对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挖掘中国经济内生增长潜力有着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农村消费保持较快增速,在整体消费市场中的地位愈发凸显。商务大数据监测显示,2020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79万亿元,同比增长8.9%。电商加速赋能农业产业化、数字化发展,一系列适应电商市场的农产品持续热销,有力推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

与此同时,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据相关统计,202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5204元,增长5.7%,是平均数的88.7%;人均消费支出13713元,实际下降0.1%。业内人士认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上升形成农村消费增长的基础,农村市场潜力巨大。在当下提振农村消费潜力有利于进一步释放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的需求潜力,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聚焦市场“下沉”

打通堵点、补齐短板,扩大县域乡镇消费带动农村消费,健全农村流通体系,进而激发农村消费潜力,成为当前促消费的重点工作。

虽然我国农村市场潜力巨大,但当前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双向流通渠道不畅通、商品与服务消费供给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中国城镇化促进城乡统筹委副秘书长孙文华表示,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势在必行,扩大电商进农村覆盖面,健全完善层级配送体系,加强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和到村物流站点建设,打通“最后一公里”,都是畅通城乡双向流通渠道、形成贯通城乡的消费体系的重要保障措施。

据了解,尽管去年上半年,快递网点已覆盖我国3万多个乡镇,但很多农村地区仍是空白,大件商品搬运难、退换难等问题是制约农村网络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加快实施,农村网络消费市场将被逐步激活,农村地区物流市场也将成为企业竞争的另一块阵地。

当前,农村市场优质商品及服务的有效供给仍然相对不足,农村居民的一部分消费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进一步加大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有助于尽快补齐农村及落后地区基础设施短板,健全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完善交通路网、提升乡村道路等级等举措的落实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农村消费市场供给水平,更大激发农村消费活力。”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表示。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当前我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

专家表示,在提振农村大宗消费重点消费的过程中,不仅要围绕农民生活领域,还需要扩大至农业生产领域,完善农村流通体系,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等,通过需求侧的提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是农村消费市场的最大变量,要让电商企业在农村市场扎下根,更好服务农村消费者。鼓励农民提高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引导其增加在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的消费。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充分地激活和释放农村消费潜力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意义。专家认为,国家拿出真招实招,特别是聚焦汽车、家电家具、餐饮等大宗消费重点消费,直接作用在农民日常生产生活的重点方面,改善农民生活方式的基础与条件,将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此外,进一步激活农村消费潜力,将会继续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归根到底就是要提升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进而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依琰)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银行理财子公司积极瞄准权益赛道
下一篇:创新驱动 协同更高效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