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彭婷婷)为推动区域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更好把握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针对产业链进行的补链、延链、强链精准开展的“链长制”脱颖而出。去年以来,“链长制”成为公共管理政策、产业研究、招商引资的热点。以“链长制”撬动实体经济做强做大,一条条各具特色、有较强国际竞争力、配套体系较为完善的产业链被择优选出,一批批“链长”正式亮相……
壮大产业链 畅通市场循环
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构建,发端于浙江等地的产业链“链长制”正成为越来越多省(区、市)应对外部冲击、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抓手。
那么,何为“链长制”,探索实施“链长制”有哪些特殊的时代意义?据悉,“链长制”即择定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通过地方政府主要官员甚至省(区、市)政府一把手担任“链长”,以“补链”“强链”为目标的一系列制度设计。
“探索实施‘链长制’,让政府的宏观调控在社会生产领域找到了重要抓手,落脚点更加精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认为,“链长制”明确了不同职能部门以及相关领导的权力和责任,形成了良好的责任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保障了相关工作落实的效率。由于是由主要高层领导来担任“链长”,将会更好地发挥资源和生产要素的组织协调作用,对产业链的完善与发展起到更大推动作用。
产业链环环相扣,一个环节阻滞,上下游企业都无法运转。在国内外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实施“链长制”对于稳定经济运行、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融通协同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全国多地都在推进“链长制”,“链长制”之新在于经济新常态特殊背景下的地方政府肩负的新的治理责任,是政府经济治理权力的一种延伸。“链长制”旨在实现融通协同发展,从一些先行省(区、市)探索实践看,链长就是聚焦产业链,积极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加快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打造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的主要负责人。
“地方政府需要倾力关注少量现具有静态比较优势的产业链,在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以‘一地一链、一链一长’的‘链长制’来助力提升本地主导产业的分工地位和稳定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孙泽生认为,“链长制”这一实践探索既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可丰富中国发展和治理实践,也蕴含深刻的理论价值,能为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化提供丰富的实践指引。
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这是在宏观层面上提升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但区域之间的发展仍存在一定的差异,以“链长制”这一针对性的“放管服”改革作用在特定产业链,可提升在地企业可获得的区域公共品供给水平和质量。孙泽生表示,“这一供给的一大表现就是产业链稳固和竞争力提升所需要的区域性要素供给市场,多地的‘链长制’实践都突出了共性技术研发、产业链招商、劳动市场服务和人才引进等公共品的供给努力。生产产品的企业‘链主’与生产公共品的政府‘链长’之间的融合共生,是‘链长制’提升比较优势的新实践。”
各地着力推进 做大做强实体经济
“链长制”是浙江省全国首创的工作制度。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朱冰表示,“浙江省是在全国首创了开发区的产业链‘链长制’,提出了各个开发区确定一条产业链实行‘链长制’试点,由开发区所在地市县的党政主要领导担任链长,建立健全了‘九个一’的工作机制,通过‘链长制’的试点,浙江省国家级经开区聚焦园区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链,统筹优质资源,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提升数字化水平。”
“‘链长制’是一种要素保障机制。通过这种机制,将行政资源、财政资源、社会资本、空间资源、人才资源等资源要素向开发区倾斜,使产业发展取得了极大成效。”浙江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正是因为我国产业链的丰富度和稳定性及国内市场的潜力,才让我国得以较快地走出新冠肺炎疫情阴霾,回归到经济增长的正常轨道上来。”盘和林分析,产业链通过供需链、生产链等多个细分关系,将分割的产业链相关企业联系在一起,内化交易成本,统一生产目标,从而形成一个更高效的社会生产群,带动横向纵向产业的产能释放,从而实现整个领域生产率的提升。
不仅是浙江,全国多地也加快跟进。如,去年4月,江西出台《关于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的工作方案》,11位省领导任14个重点产业链“链长”;去年7月,山东提出全面推行“链长制”,随后该省各地陆续出台具体措施,为链长制落地提供顶层政策保障;去年10月,河北提出全省建立产业链“链长制”,新布局一批省级高新区,建立国家高新区与省级有关部门“直通车”制度。鼓励高新区发展数字经济,培育形成若干以科技领军企业为龙头、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十四五”开局之年,多地也把“链长制”作为重要经济抓手。如,山东将全面推行“链长制”,聚焦10个重点产业、35条关键产业链展开深度解剖梳理,每条产业链形成“1个图谱”和“N张清单”,以工程化、项目化的方法展开规划设计;广东提出,探索实施“链长制”,培育一批控制力和根植性强的链主企业和生态主导型企业,打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集成服务等产业链条,构建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全产业链生态。
创新“链长制” 培育比较优势
各地推行“链长制”,创新是关键。既要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又要深入研究结合自身实际,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走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化之路。
近期入围综合发展水平全国前30强的杭州经开区,就是浙江省开展“链长制”创新实践的生动代表。
据悉,围绕汽车产业链的创新发展,杭州经开区鼓励整车企业扩大产销规模、引进核心零部件实现产业升级,持续“强链”;引进多个相关研发中心、发展汽车金融服务业和汽车文化产业,不断“补链”;发挥杭州互联网人才优势、引入“5G+AI”等高科技企业,实现“延链”……通过完善产业链配套政策等一系列举措,杭州经开区现已聚集长安福特、林肯、广汽等多个汽车品牌,集聚汽车产业规上企业近60家,产值超1亿元企业33家、超5亿元企业9家、超10亿元企业7家。
在黑龙江哈尔滨平房区(哈经开区),该区全面推行产业“链长制”,探索出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新路。据悉,该区工业门类覆盖了黑龙江省工业的85%以上,是该省工业体系最为完备、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区域。2020年,平房区(哈经开区)在黑龙江省率先实行产业“链长制”,帮助区内企业有效应对疫情影响,全面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的暖心答卷。
哈尔滨市委常委、哈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平房区委书记刘兴阁表示,我们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将全区211户规上工业企业细分为汽车、航空、特色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电子商务、大健康、建筑及房地产、新一代信息技术9条产业链和长江路办1个产业区,全面推行产业“链长制”,探索一条促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新路子。如今,“有事找链长”已成为区域企业共识。企业遇到问题时不再困惑,而是直接联系“链长”帮助协调解决,不仅提高了办事效率,还提高了企业归属感。
“链长制”探索取得积极成效,接下来各地该如何进一步构建完整产业链条,加速全产业链升级?“产业链的发展不仅包含单个产业链自身上下游的贯通,还包括不同产业链间的有机合作和融通,尤其在数字经济时代,产业间的壁垒被打破。因而不同‘链长’之间要转变政绩观,保持大局观,达成共识,深化合作,积极借助科技手段实现产业跨界,强调不同产业链间的互补协作。”盘和林说。
民进大连市委会主委艾华建议,围绕产业“链长制”,要形成行业管理的责任主体与企业、高校、联盟等相关组织协作机制,破解行业商会、协会、联盟缺乏话语权、作用发挥难的困境,促进跨行业、跨区域、跨企业、跨行政部门集体效率的优化,加快产业集群与产城一体化发展。同时,要发挥产业“链长制”带动作用,深化国企改革,通过横向联系纵向互动,实现产业链抱团、资金链抱团、供应链抱团。
一家之言 “链长制”落地开花 还得多下些功夫
当前,“链长制”正成为多地推动经济企稳回升的重要抓手。自“链长制”在浙江开发区实施以来,在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疫情压力,各地开发区“链长”充分发挥关键作用,统筹协调全局,解决稳定产业链上的各项实际问题。
比如,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金山中担任新材料产业链“链长”,在疫情期间,牵头组建复工复产专班,及时协调问题难点,充分发挥了稳定剂作用,确保产业复工有序高效。
迈入“十四五”阶段,各地应如何落实好“链长制”,做好稳链固链强链工作?不可否认的是,浙江省的县域经济特征明显,一县一特色,形成了诸如“家电之乡”“小商品之乡”等一系列的特色产业聚集的县域。在此基础上,浙江省还逐步强化了各地的特色产业,形成了小镇经济的全国模板。“链长制”是这一发展脉络上的新时代新实践。这是将点状的特色产业,进一步拓展为链状的产业联动,进而形成开发区内特色产业自身循环发展、永续前进的新一轮做法。
但对于各地而言,产业发展还应根据自身的特色优势,利用好手中已有的特色产业底牌,培育好符合特色产业的环境,让特色产业在园区内形成良好的自我造血和循环功能,从而发展壮大起来。与此同时,各地还需要有产业链发展的长远规划,不仅要考虑省内产业链分布,眼光需要放至区域范围、全国范围,统筹协调各产业定位,甚至是产业链上的环节定位等,使得产业链能够以最经济和最有效率的方式运行,各地区之间企业紧密结合在一条产业链上,形成共荣共生的产业生态。
再好的制度,如果执行落实不到位,难免会影响政策效果。当前,全国多地产业链“链长制”建立起来了,人员到位了,关键是要行动起来。“链长制”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面对经济发展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有关方面必须关注产业链精准招商扩大到项目建设、产品创新、科技创新和平台建设,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抓深入、抓具体,“一竿子插到底”,特别是驻企联络员既要服务好联系企业,又要服务好整个产业链上的企业。
此外,有关方面还应支持更多企业在优势领域精耕细作,促成更多拥有独门绝技的隐形冠军。支持引导各类产业协会、商会等发挥更大作用,构筑企业成长全周期服务链条,助力企业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还要金融保障,引导银行针对重点的产业链,强化金融对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支持,支持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增强产业链的韧性等。通过一系列稳链固链强链举措,加快补齐产业链的短板,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林玄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