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地方两会密集召开 “剧透”开局之年经济方略

2021-01-26 09:56:57    经济参考报

多地经济年报彰显稳增长实绩 扩内需谋转型新招箭在弦上

地方两会密集召开 “剧透”开局之年经济方略

继2020年中国经济亮出硬核“成绩单”后,多省份陆续出炉2020年经济年报。总体来看,2020年,各地经受住了疫情大考,全年经济普遍转正。经济指标逐季回暖、新动能加速崛起,稳住了各地经济运行基本盘。与此同时,各地在加紧研判经济形势的基础上,积极谋划2021年稳经济方略。

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已有近20省份相继召开地方两会,在敲定“十四五”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的同时,明确了2021年经济发展路线图。从地方政府工作报告释放的信号看,全力扩内需、加码创新和产业升级成为重头戏。促投资、扩消费、谋转型等多箭齐发,力促“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月25日,江西、山西、山东、湖南、重庆、天津、北京、上海、河南、广西、湖北、福建等20多个省份交出2020年经济运行“成绩单”,“经济加速恢复”“主要指标完成好于预期”成为普遍特点。其中,2020年贵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4.9%,前三季度为下降1.0%;上海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上年增长10.3%,是2008年以来首次实现年度两位数增长。

与此同时,新兴动能加快成长。广东全年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四分之一;北京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25.6%和24.8%,均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江西新业态全年保持高增长,全省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全年累计同比增长38.6%。

“从各地经济‘成绩单’来看,有喜有忧,喜的是各地经济复苏势头表现良好,2020年经济增速均呈现前低后高的复苏态势。忧的是各地发展仍存在不平衡性,有些地方发展的动力尚不强劲,这给加强区域间协调发展带来挑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地方经济年报相继出炉之际,近20个省份紧锣密鼓召开地方两会,加紧谋划2021年稳经济新方略,确保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根据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不少地方提出了明确的经济增长预期。比如,北京、上海、广东、重庆、山东均将2021年经济增长目标设置在6%以上,河南省把GDP增速设置在7%以上,湖北、海南则将GDP增速设置在10%以上。

如何确保稳增长?从上述报告释放的信号看,全力扩内需、加快创新转型成为重头戏。

力促2021年经济稳增长,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是重要立足点。其中,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河南表示,2021年将在产业、交通、能源等9大领域接续实施8000个左右的重大项目,力争年度完成投资2万亿元,新建5G基站5万个,加快实施省大数据中心等项目。湖北将全面推进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全力抓好4274个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落地。

在充分激发消费潜力方面,广东提出支持广州、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布局一批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推动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市内免税店,引导境外消费回流。上海提出,大力发展线上消费、体验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做强首发经济、夜间经济、品牌经济,推动市内免税店新政落地。吉林提出,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

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以创新为引领,加快经济转型、打造经济新增长点也成为重中之重。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创新核心地位,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深入实施“五新”政策,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重庆提出更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高水平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

山西提出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助推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将持续影响国家经济生产和生活的节奏。在这一背景下,需要地方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抗击风险中创造机遇。一方面,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等;另一方面,通过促进就业,完善社保,合理增加公共消费,充分挖掘县乡消费潜力。”光大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高瑞东指出,2021年各地的经济发展,预计将在做好“六稳”、落实“六保”的基础上,打通制度堵点,努力扩大内需,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

刘向东也表示,展望“十四五”,突出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意味着各地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方面下功夫,特别是考虑如何深化改革开放,因地制宜地培育经济新动能,从而促使地方经济走上更加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在刘向东看来,2021年各地提出稳增长的目标,主要在于如何培育发展新动能,不仅要加快扩大内需特别是挖掘消费潜力,使需求牵引供给提质增效,更重要的是主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而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是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的重要源动力,由此不断增强发展后劲。(记者 班娟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发改委6天4次发声 剑指“蒜你狠”“向前葱”
下一篇:绩优基金供给不足?这些“潜力基”有待挖掘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