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文化体验游 好看更好玩

赵 珊     2021-01-22 09:53:41    人民日报海外版

感知文化旅游的最好途径是身心体验,日益兴盛的文化体验游满足了人们“求新、求奇、求知、求乐”的愿望,深受游客喜爱。科技创新更为文化体验游提供了强大动能,文化体验游与科技的融合,为游客营造出身临其境和心临其境的完美体验,也成为拉动文旅消费的重要力量。

 

文旅体验渐热

近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了首批16家北京市文化旅游体验基地。其中,北京同仁堂知嘛健康零号店象·食·养·医现代中医体验基地,把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构建了烘焙坊、茶饮坊、咖啡坊、四季厨房等体验和消费的场景,易于游客了解春种、夏耘、秋收、冬藏的四季养生理念。这里已成为北京旅游的新热点,吸引许多游客前去拍照打卡。

此次北京文化旅游体验基地为广大游客体验首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提供了更为多样、个性的选择。在北京风雷京剧团,游客不仅可听到关于京剧历史、服饰、道具等方面的讲解,还可欣赏京剧表演、学习京剧动作、体验京剧服饰和京剧妆容,全方位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

山东济宁的文化圣地体验游、国学经典研学游等线路和开笔礼、拜师礼、成人礼等体验游深受游客喜爱。人们踏上文化圣地体验之旅,走进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之一,沿着孔子孟子的足迹,探访儒学之源,体验圣地儒韵。

贵州安顺是传统旅游城市,拥有黄果树、龙宫、屯堡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长期以来过度依赖门票,如今安顺正从观光游向深度体验游转变,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跨越,安顺蜡染馆、娄湖艺文中心、沉浸式光影演艺《夜书·今生缘》、实景演出《虹湖之夜》等体验游项目已成为安顺旅游的新亮点。

 

领略文化魅力

体验游的吸引力是文化的魅力。很多传统的旅游资源场所经过文化创新后,散发出新活力,让更多游客有了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创新文化的渠道。

北京敬人文化纸文化乐园体验基地整合现代技术和传统技艺,游客可参观触摸各种纸材、亲手制作手工纸灯、团扇等作品,在虚拟化电子传媒盛行的今天,这种体验更能引发纸张所带来的亲切感。北京红星二锅头酒非遗文化体验基地融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酿酒的体验,游客在亲手酿造新酒的过程中,感受老北京的京味文化。

2020年国庆期间,江西瑞金的“浴血瑞京”等互动体验式红色旅游景区接待游客占瑞金总旅游人次的80%,促进了红色旅游转型升级。“浴血瑞京”是赣州首个大型红色实景演艺项目,是江西省首个大型实战演艺项目,全景式展示了瑞金的苏区历史。

2020年被列为首批全国示范步行街的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体验的好去处。街区所有景观都是唐风古韵,除了《再回长安》等常态驻场演出外,步行街上还有许多小型舞台,晚上有杂技、曲艺、民乐演奏等演出,集文化、表演、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往来游客置身其中,一秒间穿越千年梦回长安。

 

科技创新体验

沉浸体验为文化旅游开辟出崭新的发展路径,科技创新更是为文化旅游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科技破解了文化旅游在时间空间的局限,并通过线上线下融合,营造出沉浸式文旅消费新模式,旅游不仅好看更加好玩,游客融入情境中,大呼过瘾。美团大数据显示,沉浸式文旅体验已成为各年龄段人群特别是年轻人能接受、愿参与的时尚休闲娱乐项目。约有75%的相关消费来自20岁到35岁的年轻人,他们对体验感、故事性、游戏性、艺术感、夜游等元素非常感兴趣。

科技让红色旅游真正“活”起来。沉浸体验拉近了游客对红色旅游的情感。瑞金在不改变革命旧址现状的基础上,运用AR、VR等新技术,整体提升叶坪、红井等主要景区的布展水平。游客们惊喜地发现,革命历史融合现代科技,从聆听历史到触摸历史,从游览历史到体验历史,大大增强了融入感。贵州遵义会议纪念馆通过4D全息投影、多通道投影、虚拟现实等技术,搭建沉浸式体验,让游客沉浸在特定情境、氛围与主题中,各种视听效果全方位作用于身心。

目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游有沉浸式街区、沉浸式主题公园、沉浸式博物馆、沉浸式演艺、沉浸式展览、沉浸式灯光秀、沉浸式体验馆和沉浸式夜游等丰富多样的内容,将成为文旅消费升级的强劲动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巩固楼市调控成果力度不能减
下一篇:单季最高提价15次 味精后续还涨价吗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