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彭婷婷)尽快开设本岛居民进境消费品免税店,开展离岛免税寄递业务,不断探索对接和服务旅游消费的新路径,加快推进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2021年开年以来,海南消费市场好消息频传。
事实上,海南购物消费热度之高在供需两端已有明显体现。2020年12月30日,随着3家海南离岛免税店正式营业,海南离岛免税店由原来的4家增加至7家,2021年内数量将达到10家;购物数据更是一路飞涨,元旦期间,该省7家离岛免税店总销售额(含有税)超过5.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0%。
免税购物激发消费新活力
“2020年日均销售额超1.2亿元,同比增长了两倍多,全年实际销售额超320亿元。”海南省商务厅副厅长彭伟近日表示,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额持续快速增长,已经成为海南消费增长新动力。
不仅如此,离岛免税消费结构也在持续优化。商品销售结构由原来的香化品“一枝独秀”,逐步优化为香化、手表首饰、服装箱包等品类协调发展。
据悉,2020年7月1日至12月31日,海南离岛免税香化类商品共计销售105.3亿元,同比增长1.4倍,占免税销售总额的52%;手表首饰共计销售48.9亿元,同比增长3.4倍,占免税销售总额的24%;服装箱包共计销售37.8亿元,同比增长1.7倍,占免税销售总额的19%。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免税消费迅速回流,海南功不可没。“特别是离岛免税购物系列政策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赋能,吸引着众多游客到海南旅游、到海南消费购物。”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付一夫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
免税消费回流的空间巨大。当前,我国成为全球免税消费中坚已是业内共识。根据麦肯锡《中国奢侈品报告2019》显示,2018年中国人在境内外的奢侈品消费额达到7700亿元人民币,占全球奢侈品消费总额的1/3,而其中超过七成的奢侈品消费是在境外完成的。
来自文旅部的数据也显示,2019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55亿人次,是全球最大旅游客源输出国,也是多个国家第一大客源国。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游客出境旅游意愿大大降低。
除了海南离岛免税店以外,不出国门,还能在哪里买到免税商品?2020年12月22日,中服免税北京免税店新店正式升级开业。中服方面表示,北京免税店的升级开业,将成为中服免税旗下包括天津、大连、青岛等地在内的大北方区免税业务的重要补充,加快形成区域多渠道联动发展的新局面。
据了解,我国免税业务主要分为口岸免税、离岛免税和市内免税。除了北京、上海等地已运营的市内免税店,广州、济南、西安等地也在计划设立市内免税店。多种类型免税业务迅速发展,将有效丰富免税市场消费场景,进一步优化免税市场供给。
“免税购物的吸引力在持续增强。”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佑创新商业智库首席专家赵浩兴对记者表示,近期海南等地多项促消费新政,如海南寄递服务的调整等,都是为了让旅客享受更加舒适便捷的购物体验,促进消费回流,提升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旅游升级释放消费新动能
离岛免税,不仅引爆了购物热潮,也拉动了旅游市场,包括酒店、餐饮、航空等行业的快速增长。2020年三季度以来,尽管受疫情影响,但海南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酒店入住率仍大幅提升,三亚海棠湾等区域酒店甚至出现一房难求的火爆场面。
如,仅2020年三季度,三亚亚特兰蒂斯酒店便已接待游客约180万人次,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约13.3%;客房平均每日房价达2401.5元,平均入住率达到91.4%。
来自携程方面的数据显示,高端旅游成为海南跟团游的主流,该平台预订4钻和5钻产品的人数占比超过70%,其中仅5钻占比就超过了60%。在跟团游方面,私家团的占比上升最快,超过20%;定制游占比近15%;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成为海南定制人气最高的客源地。
去海南旅游已不再只是看海。据海南省旅文厅副厅长敖力勇介绍,海南已培育形成了海洋旅游、康养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等旅游产品体系,充分满足游客多元化和深度游需求。
“海南旅游消费市场之所以取得亮眼的成绩,自有其地理优势、政策倾斜等客观条件,但是也可以看到,其探索实践也有很多可供其他地方借鉴的。比如商旅联动,旅游不是一个单列的产业,它涉及吃住行游购等方方面面,尤其是在扩内需促消费的大背景下,要把购物消费等与其他产业更好融合,来构建商旅联动体系。”赵浩兴表示,与此同时,还应该推动传统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旅游与康养医疗、科技文化等的融合,打造国际通用并具有海南特色的旅游产品。
“只有充分发挥离岛免税购物政策和海南特色旅游的协同效应,才能充分吸引释放国内旅游消费的潜力。”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对记者表示,各地应深度挖掘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打造当地特色的旅游品牌,推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从海南放眼全国文旅市场,消费者对于旅游品质的重视度日益提高,旅游市场长尾特征越来越突出,定位精准的高品质、定制类产品正逐步成为行业新方向。”付一夫表示,有关方面应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需求、消费喜好等特点,设计、包装有特色的、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和路线,并配以贴心优质的服务,以数字化转型推动行业精细化管理,提质增效,不断优化消费体验。
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赋予了海南建设国际消费中心更多可能。
“从自贸区跃升自贸港,不仅是因为自贸港能获得更多的国际离岸贸易和服务,更重要的是由此激活相关产业的引领作用,体现的是更全面、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立足的是更宜居更美好的高品质生活供需匹配。”付一夫说。
值得关注的是,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发展目标的不只有海南,全国多地正向着“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积极迈进。
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林恩全近日表示,“十四五”时期,北京将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积极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消费、投资、外贸的全方位联动,是上海在新发展格局下主要的发力点。跨越疫情,上海将稳步迈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上海市商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正计划打造引领华南、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成都将塑造地标商圈潮购、熊猫野趣度假、社区邻里生活、公园生态游憩等多种消费场景;江苏提出,支持南京、苏州等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湖北明确,支持武汉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一批以文化消费、旅游消费、养生消费为特色的消费示范试点城市……
为何多地纷纷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这与我国近年来消费升级大趋势是分不开的。”白明表示,当前,消费者对于商品服务的供给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并且消费已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扩内需促消费亦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此背景下,迫切需要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新的平台和载体,加快消费升级及新动能培育。“这不仅有助于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辐射带动周围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还能提升城市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力,意义非凡、前景可期。”付一夫说。
而这对于每一个基础条件好、消费潜力大、国际化水平较高、地方意愿强的城市来说,都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尽管北上广深等城市的诸多方面已极具实力,但与纽约、伦敦等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相比,仍有许多需要完善和提升的地方。
对此,付一夫建议,有关方面要进一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标志性商圈,彰显国际时尚与历史人文特色;营造商业、旅游、文化、体育、会展等多个行业融合互动的消费生态;完善高效便捷的消费环境;注重强化城市内交通设施与商业消费空间的结合,如建立健全满足老年人以及特殊群体的公共设施、实行有利于消费集聚和实现的税收政策等。
“相信,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的落地,消费市场进一步回暖将得到强有力的保障,2021年消费市场前景可期。”赵浩兴说。
延伸
挖掘内需潜力 更好实现国内国际市场联通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衰退。虽然我国经济率先恢复正增长,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但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经济发展仍然面临各种挑战。在此背景下,扩内需、促消费对于我国经济保持稳中向好的大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事实上,围绕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党中央、国务院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如,2020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就“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了2021年促消费扩内需路径。
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更是持续推出了配套措施。国家发改委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近期扩内需促消费的工作方案》,从线上线下、创业就业、文化体育、餐饮旅游、城镇改造等多个角度,推出全方位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19条具体措施;近日,商务部在“十三五”成绩总结中明确,正在编制《内贸流通“十四五”发展规划》。
分析人士认为,为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有效促进消费拿出真招实招,有助于为需求潜力“松绑”,为经济循环“加油”,从而有效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助力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关键是要推动提振消费与扩大投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重点在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出牵引性大、穿透力强、精准度高的务实举措,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毫无疑问,消费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以消费激活和壮大内需潜力,各地要正视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努力破解当前制约消费扩大和升级的突出问题。
广东去年从体制机制入手出台系列政策举措,激发消费潜力,取得良好成效,2020年1-10月,广东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4万亿元。据悉,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广东从4月开始推出系列主题促消费活动,实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场场有亮点”,着力扩大消费规模,因地制宜促进餐饮、汽车、化妆品、家居建材等零售消费,提升商品品质,增强消费者的信心。今年该省将继续围绕居民吃穿用住行和服务消费升级方向,突破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适应居民分层次多样性消费需求。
广西今年则重点培育壮大消费市场主体。大力培育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力争2021年上限入统“净入库”企业达500家,其中零售、餐饮企业超过60%以上。开展商品市场优化升级专项行动,培育10个以上百亿元专业市场。开展“千企万店入网”活动,推动实体商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未来有关各方要在做好疫情安全防控的前提下,将提振消费与扩大投资有效结合起来,让内需市场与新基建、乡村振兴等关键领域投资同频共振、相互促进,为居民消费持续升级创造条件,提升供需适配性,更好实现国内国际市场联通,更好释放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林玄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