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政策细化升级 12部门联手促消费

2021-01-08 14:33:09    中国商报

(记者 王莉)促消费再度迎来重要政策支持。近日,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提振大宗消费重点消费促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瞄准汽车消费、家电家具家装消费、餐饮消费、农村消费等大宗消费、重点消费,提出五个方面11项举措,将大力激发消费潜力释放。

 

瞄准大宗消费重点消费

大宗商品对消费的提振作用不言而喻。2020年,汽车市场在各地政策刺激以及各方共同努力下,完成了筑底和调整,产销规模保持稳定。

此次通知提出,要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释放汽车消费潜力,鼓励有关城市优化限购措施,增加号牌指标投放。开展新一轮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农村居民购买3.5吨及以下货车、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对居民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汽车并购买新车,给予补贴。优化汽车管理和服务,优化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鼓励具备条件的加油站发展非油品业务,鼓励高速公路服务区丰富商业业态、打造交通出行消费集聚区。

家电家具对于老百姓来说也属于大宗消费,通知提出要激活家电家具市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淘汰旧家电家具并购买绿色智能家电、环保家具给予补贴。同时支持废旧物资回收体系建设,合理设置废旧大宗商品回收处理中心、回收运输中转站,按照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给予保障。还要放宽废旧物资回收车辆、家具配送车辆进城、进小区限制。

餐饮消费也被重点关注。通知明确,完善相关扶持政策,促进绿色餐饮发展,加快培育绿色餐饮主体。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各类线上线下餐饮促消费活动,完善餐饮服务标准,支持以市场化方式推介优质特色饮食,提升市场人气,提振消费信心。鼓励餐饮企业丰富提升菜品,加快创新经营模式,加强与网络平台合作,推动“互联网+餐饮”发展。

 

补齐农村消费短板弱项

值得注意的是,如何拉动农村消费市场是此次通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农村常住人口达5.5亿,但人均消费支出为13328元,仅为城市居民消费支出的47.5%。据测算,如果农村居民消费达到城市居民的80%,就能新增5万亿元的消费市场。充分释放农村市场的消费潜力对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举足轻重。

不过,从目前情况看,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仍存在着不少制约因素,例如优质的商品及服务供给较为缺失,冷链物流、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较差,导致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没有被很好满足。

针对这些问题,通知特别提出要补齐农村消费短板弱项。通知明确,要完善农村流通体系,以扩大县域乡镇消费为抓手带动农村消费,加强县域乡镇商贸设施和到村物流站点建设。推动农产品供应链转型升级,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加快发展乡镇生活服务,支持建设立足乡村、贴近农民的生活消费服务综合体,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优化农村消费环境,建立健全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依法打击假冒伪劣、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规范农村市场秩序。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表示:“通知对提振农村消费市场、释放农村居民消费潜力提出精准措施,这对于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来说意义重大。”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则认为,农村消费水平提升,城乡消费更加平衡,能够促进我国消费市场提质扩容。

 

促消费政策步步升级

从中央到地方持续围绕提振消费出台一系列举措,促消费政策效果逐渐显现,汽车等商品消费显著回升。为进一步推动消费增长,助力稳经济稳就业,各地接连出台新一轮促消费支持政策,汽车、家电等仍为重要支持领域。

“与以往相比,此次通知中五个方面的工作任务都有具体针对性。”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其中,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旨在促进大宗消费方面发挥积极引导作用;促进家电家具家装消费和提振餐饮消费等旨在促进重点消费,满足民生基本需求和消费升级的需要,释放被抑制的消费需求;补齐农村消费短板弱项,旨在挖掘农村消费潜力,释放农村消费潜能;强化政策保障,旨在形成良好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便利化,通过对相关企业提供帮扶支持实现供需对接。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所长关利欣则表示,通知的贯彻落实将实现扩大消费与改善居民生活品质的结合,更好地落实扩大内需战略。

为推动通知中各项措施落地,通知强化政策保障,强调完善惠企政策措施,鼓励各地通过财政补助、金融支持等手段推动非国有房屋出租人加大租金减免力度。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流通行业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23项举措力挺养老托育服务
下一篇:一年830亿件包裹背后:生机勃勃还是生死挣扎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