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12部门5条“硬招”促消费 点燃四大领域新引擎

2021-01-07 11:33:22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昌校宇 包兴安 刘萌 见习记者 杨洁

2021年刚开局,促消费再迎重磅文件。

1月5日,商务部消息显示,为进一步促进大宗消费、重点消费,更大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提振大宗消费重点消费促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五个方面工作任务:一是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二是促进家电家具家装消费;三是提振餐饮消费;四是补齐农村消费短板弱项;五是强化政策保障。

业内人士认为,12个部门联合发布的促消费的重磅文件,勾勒出了2021年促消费的“路线图”,点燃四大领域的消费新增长点。

 

新能源汽车再迎利好

新一轮汽车下乡启动

在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方面,《通知》提出,开展新一轮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农村居民购买3.5吨及以下货车、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对居民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汽车并购买新车,给予补贴。改善汽车使用条件,加强停车场、充电桩等设施建设,鼓励充电桩运营企业适当下调充电服务费。

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开展新一轮汽车下乡,既可以推动农村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建设,又可以开拓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空间,从投资消费两端发力带动整体汽车行业加快转型,从而达到推动我国经济内循环和稳定发展的综合目标。

去年7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三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明确,为促进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引导农村居民出行方式升级,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于2020年7月份至2020年12月份联合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

据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罗俊杰日前透露,初步统计,新能源汽车下乡车型近4个月销量已超过18万辆。

随着去年实施一系列汽车促消费政策,我国汽车市场加快复苏,消费需求继续扩大,新能源汽车产销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11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9.8万辆和2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1%和104.9%,其单月产销第5次刷新了当月历史记录。2020年前11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10.9万辆,同比增长3.9%,实现由负转正。

从资本市场来看,新能源汽车无疑是2020年资本市场引人注目的一个上涨板块,多家新能源汽车公司市值成倍增长。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月1日,56家新能源汽车概念股总市值为17492.95亿元,截至2020年12月31日,56家新能源汽车概念股总市值为38059.39亿元。截至2021年1月6日,56家新能源汽车概念股总市值达40694.77亿元。

张依群表示,政策引导新能源汽车下乡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一是由于受去年疫情影响,农民收入增长不及预期,汽车下乡销售环境培育还没有到位;二是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刚刚起步,对农民来说,新能源汽车在实用、经济、节能等方面的需求服务和相关配套基础设施还不到位,没有有效激发农村市场新能源汽车消费动能。所以未来新能源汽车下乡还有巨大发展空间。

巨丰投顾投资顾问总监郭一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首先,扩大汽车消费,应该进一步活跃二手车市场,同时健全旧车报废回收利用体系;其次,加大基础设置建设,进一步解决交通堵塞以及停车等问题;此外,促进和提升国内汽车售后服务产业水平,释放汽车消费新增长点。

张依群认为三个方面影响新能源汽车下乡:一是要为新能源汽车下乡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配套,保证有电可充、有位可停、有险可保、破损可修;二是要为新能源汽车下乡提供合理的电价保障,目前农村用电价格普遍偏高,如果高电价问题不解决则无法实现新能源汽车下乡的可持续性;三是稳步实现农民增收,持续增强农民购买能力,为满足农民购车用车需求提供经济支撑。

 

家电家具家装消费有“新意”

家电板块向好趋势延续

在促进家电家具家装消费方面,《通知》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淘汰旧家电家具并购买绿色智能家电、环保家具给予补贴”。

根据2020年1月份发布的《家用电器安全使用年限》标准,冰箱、空调、洗衣机、吸油烟机、燃气灶、电热水器等产品的安全使用年限均不超过10年。按照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的推算,仅2020年度,预计我国有1.6亿台家电产品达到安全使用年限。

值得一提的是,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我国家电市场零售额规模为3690亿元,比2019年同期下降14.13%。

“去年,我国家电市场行情受疫情影响很大,国家及时推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促消费举措,为家电市场注入了动力。”上海迈柯荣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徐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家电市场现已进入满足更新消费需求为主的阶段。此前,为了扩大内需市场,填补出口缺口,我国自2007年12月份起在部分省市开展“家电下乡”试点,后续又推出“以旧换新”等一系列政策,以补贴形式拉动市场需求,显著促进了家电普及性消费。如今,这些家电大多数已经到了需要更新换代的时候。

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家电家具消费是耐用品消费,购置频次不高且更换具有较长的周期性。与此同时,随着家电家具产品智能化、环保化等功能不断迭代,消费者对这些产品存在消费升级的需求。因此,《通知》的出台,将进一步营造促进家电更新消费的良好环境。

对于家电家具家装行业未来的消费增长点,何南野认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新产品的推陈出新,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智能化、环保化等功能的需求;二是智能、环保等家电家具家装产品向低线城市和农村不断渗透;三是出口市场的不断拓展,不断打开增量市场。

谈及接下来的政策发力点,何南野表示,一是对低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产品销售提供更大幅度的价格优惠和补贴措施,刺激短期更新换代需求,刺激行业增长;二是切实提高居民收入,进一步改善收入分配机制,完善普通民众医疗养老等服务,让居民“敢消费”“能消费”。

徐阳表示,在经济复苏大环境下,叠加相关补贴政策的落实和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预计家电板块向好趋势大概率延续。家电行业包括白色家电、厨房电器、黑色电器等多个细分板块,结合各个细分品类的特点,未来行业增长点也不尽相同。具体来看,对于行业集中度较高的白电板块,未来将以替换需求为主导;厨电板块中小家电品类受消费升级利好,个性化品类将迎合消费者新需求,市场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而黑电市场持续低迷,创新型产品对替换需求的刺激有积极作用。

 

提振餐饮消费被“点名”

政策为“烟火气”再添新动力

在提振餐饮消费方面,《通知》提出,完善相关扶持政策,促进绿色餐饮发展。鼓励餐饮企业丰富提升菜品,创新线上线下经营模式。完善餐饮服务标准,支持以市场化方式推介优质特色饮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知》中提到的上述措施对于提振餐饮消费整体而言是利好的,同时也给未来餐饮消费提供了发展方向和目标,如发展绿色餐饮、创新线上线下经营模式等。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餐饮行业在提振消费、改善民生、拉动就业等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如果餐饮消费不振,会对经济运行诸多方面造成制约,这便是提振餐饮消费的重要意义。”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这并非提振餐饮消费第一次被“点名”。2020年11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提振餐饮消费。鼓励餐饮企业丰富提升菜品,创新线上线下经营模式。2020年4月份,商务部发布《商务部关于统筹推进商务系统消费促进重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在着力恢复扩大服务消费方面提出,提振餐饮消费。

政策效应也已显现。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负责人王斌在2020年11月27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受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餐饮收入下降44.3%。商务部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相关部门在督促指导各地抓好餐饮业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支持餐饮企业加快复工复产复业;针对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出台房屋租金和增值税减免等支持政策;开展“千品万店美食荟”系列主题活动,加速餐饮消费回补。经过各方努力,餐饮收入从2020年3月份起稳步恢复、逐月回升,10月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0.8%,2020年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

据商务部官网显示,2021年元旦假期期间,网络订餐、大众美食、网红餐饮成为节日餐饮市场的主角。节日三天,北京外卖交易量同比增幅超过17%,珠海市重点监测餐饮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4%,银联商务监测全国重点餐饮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

“从需求端看,当前消费者越来越重视食材质量、味道和用餐体验,同时伴随着互联网的渗透,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习惯于从线上线下多个渠道来满足自己对餐饮的各类需求;从供给端看,餐饮行业的升级进程正加速推进,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餐品门类越来越丰富和多元化,门店设计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各种不同风格的主题餐厅深受大众欢迎。”付一夫表示。

“目前餐饮消费呈现两大特点,一是受疫情影响很多餐饮企业推出了线上服务功能,线下和线上融合将会成为一种趋势;二是餐饮消费更丰富多样,特别是对于年轻消费者而言,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吃饱,而是更注重消费体验。”盘和林补充道。

《证券日报》记者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按申万行业分类来看,A股共有4家餐饮公司,4家公司股价在2020年平均涨幅为12.36%,其中3家股价实现上涨,同庆楼涨幅最高,为42.57%。从业绩来看,4家公司中,同庆楼在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盈利,净利润为1.06亿元。

谈及接下来餐饮行业如何寻找新的增长点,付一夫建议,应从三个方面加以入手:第一,要强化对食材质量的把控,疫情对于全民来说是一场大型健康教育,人们对于食材新鲜度与质量安全要比以往更加重视,而食材质量堪称是餐饮业的立足之本,马虎不得;第二,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紧跟时代脉搏,搭上互联网快车,积极同外卖、电商、直播平台合作,拓展线上盈利渠道;第三,要推动餐厅场景化升级,餐饮消费是典型的体验式消费,除了食材、口感之外,用餐场景同样是黏住客人、占领心智、激发消费者情感共鸣的重要方式,故而推动用餐场景升级、提升客人消费体验也是不可或缺的应对之策。

 

补齐农村消费短板弱项

物流板块“获得感”提升

《通知》提到,补齐农村消费短板弱项。其中第一条工作就是,“完善农村流通体系,以扩大县域乡镇消费为抓手带动农村消费,加强县域乡镇商贸设施和到村物流站点建设”。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2021年前三个交易日,物流板块整体表现不俗。截至1月6日收盘,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物流Ⅱ(申万)指数(801178.SWI)1月4日-6日累计上涨1.55%。这或许与《通知》中“点名”“流通体系”有关。

对于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将给物流业发展带来哪些改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进一步完善农村流通体系是促进农村消费升级、释放的关键举措,特别是要完善畅通涉农副产品的冷链物流体系,也亟须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提高城乡物资双向流通效率,切实推动城乡要素资源有序流动,这些举措都将会带动物流行业下沉并快速发展。

“从物流板块指数及物流上市企业近期整体表现来看,优质的物流上市企业已借助政策利好‘收获满满’。”刘向东认为,接下来若想实现更好的市场表现和受到投资者的青睐,物流企业还需要进一步下功夫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补充称,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必然带动物流行业在农村地区的进一步下沉和渗透,尽管近几年来农村物流经历了迅猛发展,但农村交通基础设施仍然存在很大改善空间,但考虑到城市化的推进、部分农村地区人口减少,农村物流的发展面临成本和收益的双重压力,这就需要在引入更多高效和成本节约型物流服务的同时,配合农村村落集中化发展,以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应。

谈及补齐农村消费短板弱项还需从哪些方面发力,刘向东表示,补齐农村消费短板关键是打通生产、流通到消费的堵点环节,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生产和流通基础设施,包括加快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和物流配送设施下沉,改善农村的消费市场环境,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消费市场,同时使优质农产品实现城乡供需对接。

“近年来,农村地区消费增长明显快于城镇地区,农村地区的消费增长潜力仍然还有巨大的释放空间”。陶金认为,要释放这一潜力,还需从供需两端出发,即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增加农村消费领域的高质量供给为突破口。

陶金进一步介绍,首先,要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考虑到农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应该继续合理减少农村居民总体数量,让更少的人分享农业收入,由此来看,进一步推动城市化进程反过来可以促进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另外,农村土地等要素的资本化配合城市资本的进入,也可以带来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同时,农村地区的消费金融发展潜力也较大,合理的金融服务也有助于增加消费需求。其次,要通过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和农村消费基础设施,来提高农村消费供给质量,提升农村消费便利度,进而创造更多有效消费需求。《通知》提到的诸多措施正是顺应了这一规律,以将农村居民的消费留在农村。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发挥“一核”辐射作用 北京打造京津冀创新增长极
下一篇:多地去产能"成绩单"亮眼 "十四五"期间去产能力度节奏或有所调整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