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消费市场回暖预期进一步提升

2021-01-07 11:23:03    中国商报

新年伊始,消费市场持续火热。元旦假期,海南免税店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化妆品、高端箱包服饰以及电子类产品等热门柜台前挤满了顾客。

另据中国银联统计数据显示,1月1日,银联卡跨行交易总金额达到3592亿元,已基本恢复至去年元旦水平,日用百货、娱乐、超市、餐饮、汽车销售交易金额占比居前。

 

消费市场加速复苏

据商务部监测,元旦期间全国消费市场运行平稳有序,供销顺畅活跃,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节日三天,全国重点零售企业日均销售额同比增长6.2%。

各地促销活动精彩纷呈,商品消费热点突出。上海各大企业推出品牌展览、文娱联欢、素人比拼等迎新文娱融合互动活动,掀起“购物跨年”热潮;内蒙古、辽宁、四川等地的企业举行“跨年狂欢周”“迎新嗨购不打烊”“跨年钜惠”等活动,消费市场人气活跃。青海、河北、成都重点监测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4%、4%、11.9%和7.5%。据银联商务数据,全国重点监测商户线下消费规模同比增长7.4%。另外,在各类促销活动带动下,食品等基本生活消费需求平稳增长,应季服装、家电数码、金银珠宝等商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销售较好。

与此同时,服务消费加快回暖。网络订餐、大众美食、网红餐饮成为节日餐饮市场的主角,观影看展览、周边休闲游、读书赏音乐等广受热捧。节日期间,北京外卖交易量同比增幅超过17%,珠海市重点监测餐饮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4%,银联商务监测全国重点餐饮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据有关机构数据,全国电影票房达12.99亿元,其中元旦当日票房6.01亿元,同比增长107.12%。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一波促消费政策正加速落地。商务部等12部门1月5日印发通知,对提振汽车、家电、餐饮消费以及释放农村消费潜力等方面作出具体安排,这将进一步激发我国消费潜力,相关领域消费也将迎来利好。

相关部门也密集谋划配套举措。此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今年将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并在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合理增加公共消费等方面作出系统安排。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商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也提出,今年将建设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打通内循环堵点,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商务部近日还发布了《关于促进社区消费 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通知》,要求对现有城乡便民消费服务中心进行适老化改造,优化智能服务方式,营造老年人友好型消费环境。

地方层面也在积极部署,推进相关措施落地显效。北京市启动了“迎春消费月”,推动多领域促消费联动,激发元旦、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的消费活力;江苏省发布《关于以高质量供给适应引领创造新需求的实施意见》,推出29项新举措,明确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促消费的重点举措和主要方向;安徽省发改委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若干措施,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市场等。

不仅如此,厦门、西宁、西安等多地都在陆续启动促消费活动,以优惠折扣、“数字红包”、“云上云下”体验消费等诸多新花样掀起了新年第一轮促消费热潮。

 

恢复动力势头不减

今年,支持消费市场的有利因素正变得越来越多。专家表示,从2020年居民整体消费水平分析,消费具有较强的恢复动力。

从发展趋势上分析,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和疫苗的普及,今年消费形势有望迎来“V”形反弹。一方面,居民出行得到改善,这将推动餐饮、旅游等服务型消费的极大增长;另一方面,企业复工有望加速,就业形势将得到改善,居民可支配收入会增加。此外,在新发展格局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将立足国内大循环,深挖消费潜力,开拓国内市场,增强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

从商品实物消费方面来看,我国居民的消费意愿和能力仍比较强。虽然服务性消费有所下降,但是住房、汽车等耐用品消费在2020年增长较快。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加之科学精准的防控措施,服务性消费会在今年得到进一步释放。

专家认为,相关政策利好也将进一步提升市场对今年消费回暖的预期,随着这些举措的落地实施,消费者信心将进一步提升,预计今年消费市场将延续加速复苏态势,商品消费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我国有望成为世界商品消费第一大国。(依琰)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数字人民币试点明显提速
下一篇:“不急转弯”下的积极财政政策着力点在哪里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