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十四五”时期统计现代化改革规划》。《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完善统计体制机制,改革统计制度方法,变革统计生产方式,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提升统计服务水平,增强统计保障能力。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规划》提出多项完善统计监测体系的新思路,包括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统计监测体系,建立健全数字经济统计监测体系,探索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统计,探索建立共同富裕统计监测体系等。
《规划》提出了分阶段目标。展望2035年,要基本建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化统计调查体系。“十四五”时期,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努力实现统计数据质量持续提高,统计制度方法科学健全,统计调查能力明显增强,统计分析服务优质高效,统计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统计法治监督纵深推进。
在完善统计标准和指标体系方面,《规划》要求,不断强化统计工作标准化、专业化建设,进一步优化统计指标设置,切实提高统计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统一性。要健全统计分类标准。制定国有、民营等经济类型和节能环保清洁产业等统计分类标准。修订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完善城乡划分统计标准,建设统计区域库系统。加强统计标准实施情况检查。根据联合国对《所有经济活动的国际行业标准分类》修订情况,适时开展《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修订工作。要完善统计指标体系。优化反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展情况的指标,丰富需求侧管理和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指标体系,更好反映构建新发展格局进展。推进统计基础数据库建设。
在健全统计调查制度体系方面,《规划》要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拓展统计调查领域,丰富统计调查内容,完善统计调查制度。要完善科技创新和互联网经济统计。健全互联网经济统计制度,完善互联网出行、医疗、教育、视听、租赁等平台统计。要建立健全数字经济统计监测体系。制定数字经济产业统计分类标准,科学界定数字经济产业统计范围。开展数字经济统计核算。要健全现代产业统计,完善农业统计调查制度,进一步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探索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统计。要完善需求侧管理统计。健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统计,加强国内商品市场统计,改进商贸统计报表制度,完善汽车流通统计制度,及时反映大宗商品和升级类商品市场发展。要加强能源资源环境气候统计。完善能源统计报表制度,强化新能源产品统计。加强资源环境综合统计,建立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环境统计监测体系,加强碳达峰、碳中和统计核算。要改进完善价格统计。要加强人口和就业统计。要健全社会民生统计。推进部门行政记录在住户抽样调查中的应用工作,加强低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研究测算,探索建立共同富裕统计监测体系。
在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面,进一步完善核算方法,健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提高国民经济核算统一性、规范性和科学性,全面准确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和重大比例关系。包括:一是加强和改进生产总值核算。巩固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成果。完善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方法,研究建立季度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制度。二是健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完善供给使用表和投入产出表编制,编制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改进资金流量表编制,强化非金融交易资金流量表与金融交易资金流量表的协调。完善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稳步推进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编制。完善实物量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研究制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规范,推进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三是完善相关产业和领域核算。研究探索数据资产核算,完善“三新”经济和文化、旅游、健康、体育、专利密集型等产业核算,扎实开展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核算。
《规划》提出,要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统计监测体系。健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统计监测,监测供给结构、供给质量和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适配性提升情况。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统计监测,建立健全国有、民营经济统计监测,加强中小微企业统计监测。围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监测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