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勤利摄(人民视觉)
工农业生产稳中有升,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12月15日发布的11月份中国经济“成绩单”显示,多重风险挑战下,中国经济部分指标增速有所回落,但主要宏观指标总体处于合理区间,发展韧性不断增强。
从11月份看全年,中国经济稳定恢复态势有望延续。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尽管面临多重压力,但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从明年的发展趋势预计,战胜困难挑战、保持经济稳定运行仍有较好的支撑。
主要指标处于合理区间
在国务院新闻办12月15日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付凌晖介绍,随着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扎实推进,保供稳价和助企纾困力度加大,11月份,国民经济继续恢复,实体经济稳中有升,就业物价总体稳定,进出口增势良好,民生保障有力,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主要指标处于合理区间。前11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7%,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22%。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1%,低于全年5.5%左右的预期目标;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9%,低于3%左右的全年预期目标。
粮食产量再创新高。秋粮产量10178亿斤,比上年增产191亿斤,增长1.9%;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3657亿斤,增长2%,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市场保供稳价显效。市场紧缺产品供应增加,11月份原煤产量同比增长4.6%,比上月加快0.6个百分点。汽车行业“缺芯”状况有所缓解,11月份汽车产量同比下降7.1%,降幅比上月收窄1.2个百分点。工业品价格涨幅回落,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
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快速增长,11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比上月加快0.4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27.9%和112%。
“这些情况表明,我国经济保持稳定恢复,实体经济继续加强,积极变化逐步增多。”付凌晖表示。
经济韧性强、特点突出
当前,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散发影响仍在持续,供给和需求仍面临较多制约。付凌晖表示,尽管存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但也要看到,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韧性强的特点也比较突出。
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等稳步推进,城乡差距持续缩小。“今年前三季度,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62,比上年同期缩小0.05。”付凌晖说,“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稳步实施,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
改革开放红利持续释放。付凌晖介绍,放管服改革和优化市场环境成效不断显现,要素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速打造,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激发,发展活力动力增强。
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的优势进一步显现,经济内循环的主体作用不断增强,共建“一带一路”扎实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加速形成。
全年目标任务有望较好实现
付凌晖表示,进入四季度以来,工业生产连续加快,工业品价格涨幅出现回落,外贸外资较快增长,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推动高质量发展继续取得成效。
——经济稳定运行的态势在延续。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主要国际组织的预计,全年增长有望达到8%左右,明显高于主要经济体,发展韧性强、潜力大、动力足的特点比较明显。就业形势保持稳定。1—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207万人,超过全年预期目标。
——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前三季度,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4%,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增强。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入,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市场主体活跃度保持在较高水平。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中,股份制和私营企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4%和10.9%,保持较快增长;民营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27.8%,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48.5%,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
“还要看到,我国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载人航天、量子计算等领域捷报频传,5G商用建设稳步推进,新发明新技术对经济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付凌晖说,“我国经济稳定发展支撑有力,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宏观政策调节有力实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有望较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