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贵州盘活森林资源,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林业增效、农民增收

绿色林地 金色宝地

陈隽逸    2021-11-19 10:36:06    人民日报

贵州的森林覆盖率超过60%,森林面积是耕地面积的两倍以上。靠山吃山,贵州盘活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等产业,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林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绿色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1年7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贵州林下经济实现从地方探索到省级统筹、从松散无序到规范有序、从追求短期效益到谋划长远发展的根本转变。

在贵州,绿色林地正变为金色宝地。

 

“林地的产出高起来了”

早上10点,山间的雾还未散去。离开纳雍县城,车随山路盘旋而上,至化作林场。踏入林地,记者轻手轻脚向前走,唯恐踩到土里的“宝贝疙瘩”。

这“宝贝疙瘩”便是红托竹荪,喜阴喜湿。海拔1700多米,森林覆盖率达86%的化作林场正适合培育红托竹荪。“这林下空间就像一个天然大棚,温度湿度适宜,培育出来的竹荪和野生竹荪相差无几。”化作林场红托竹荪种植基地负责人胡剑介绍。

竹荪被誉为“菌中皇后”,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加工后的竹荪一公斤能够卖到700元。瞄准市场机遇,化作林场建立起红托竹荪种植基地,占地1500亩,今年已收获27.5吨鲜竹荪。

在化作林场的东南面,1万多只土鸡在山地里奔跑,一见到人,便躲进茂密的树林里。这是位于化作乡益新村的土鸡生态放养场。

何为“生态放养”?“沐绿荫清风、喂五谷杂粮,啄林间虫蚁、食山野蔬草。”益新生态放养场负责人曾雷介绍,“放养场利用的是林地和退耕还林地,生态植被和环境好,水源丰富,相当于土鸡的天然‘跑场’。”每一批次的土鸡出栏后,工作人员会清理放养场,再让下一批土鸡“入场”。11月中旬,今年的第二批土鸡已全部出栏,将销往珠三角地区。

在思南县凉水井镇泡木寨村白杨坪,山间不少松树树干上都绑了铁皮石斛。“这树干直,树皮粗糙,适合绑石斛。”泡木寨村仿野生铁皮石斛种植基地工作人员张成渊介绍,基地共种植铁皮石斛1100亩,今年已采摘鲜花和鲜条34.5吨。

“退耕还林十几年了,林地的产出高起来了。”张成渊边说边咧着嘴笑。

“发展林下经济既能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和林下空间,又能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纳雍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陈刚说。

贵州各地因地制宜选择林下经济发展主导产业,构建起林下种植业、林下养殖业、林下产品采集业、森林生态旅游康养业等四大业态。2020年,全省林下经济利用面积2203万亩,产值400亿元。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累计建成千亩以上林下种养基地321个,开发利用林地面积增加到2459.5万亩,上半年实现产值295.7亿元。

 

“没想到深山老林也能挣钱了”

巡山、除草、喷水……这是泡木寨村仿野生铁皮石斛种植基地管理人员张长高的日常工作。57岁的张长高过去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5口人,家庭年收入只有3000元左右。

2017年底铁皮石斛基地建成投用后,张长高被聘请为管理人员,“基地每个月固定工资3000元,家里有两三亩林地流转,每年还有些土地流转费用。”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加上平时种粮食和养牛的收入,张长高今年7月和女儿合伙盖起了新房,“没想到深山老林也能挣钱了!”

除固定用工以外,各林下产业基地还吸引当地村民就近、灵活务工。在化作林场红托竹荪种植基地,六七名妇女正在地里清理杂草。“合作社负责协调组织劳动力,村民有空就可以报名到基地干活,100元一天,按天结算。”陈刚介绍,目前红托竹荪种植基地已吸纳50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

益新生态放养场采取“计件”工资制,每到土鸡出栏时,会请周边村民帮忙抓鸡,抓一只收入1元。每出栏一只鸡,合作社农户会获得相应保底分红。

贵州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公司负责提供技术指导和生产销售,合作社协调土地流转和组织劳动力,农户通过林地流转、入股分红、参与劳务等方式增收。

2020年,贵州林下经济共提供稳定就业岗位10.66万个,有效解决了疫情期间农户就地就近就业。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林下经济产业共带动320万农村人口增收。

 

“货要卖得好,品牌要叫响”

走进大方县九龙天麻公司的加工厂,刚蒸完的天麻热气腾腾,咬一口,有淡淡的苦味。

大方县地处乌蒙山腹地,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适合天麻生长,大方天麻也享有“天麻佳品产贵州,贵州天麻数大方”的美誉。

“货要卖得好,品牌要叫响。”大方县天麻种植龙头企业九龙天麻公司负责人文平说,早在2004年,自己就花8万元请人进行品牌形象设计,还注册了商标。

2008年,“大方天麻”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文平看来,公共品牌能够带动企业品牌建设,企业品牌也要助力公共品牌提高知名度。

“去年,我们在展销会免费品尝产品上就投入了80万元。”展销会是天麻推广的重要阵地,九龙天麻公司每年参加展销会20余场,将大方天麻带到广州、上海等沿海城市。

今年6月,九龙天麻公司还尝试了一次线上直播卖货。“直播20多分钟,卖出4000多单,销售收入60多万元。”尝到线上卖货的甜头,文平正准备与直播团队及平台进行长期合作。

在公共品牌与企业品牌共同发力的前提下,大方县天麻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目前,大方县天麻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年产值达1.8亿元。依托九龙天麻公司等龙头企业,大方县建成了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天麻产品加工基地,初步形成了产、研、供、销一体化的大方天麻产业链。

贵州坚持以品牌建设为引领,“大方天麻”“织金竹荪”“桐梓方竹笋”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为发展林下经济打牢品牌基础。“通过创建品牌,一定程度破解了产品名气小、销路窄、效益低等方面的问题,贵州林下产品品牌竞争力逐步提高。”贵州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有速度也有温度
下一篇:乡村美 产业旺 村民乐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