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山东青岛董家口经济区内的海湾化学二期项目实现投产,氯乙烯、聚氯乙烯均达到年产80万吨的能力。“投产前,聚氯乙烯价格在每吨6000多元,投产后,均价达到了每吨9500元,而且产能翻倍,二期投产恰逢其时!”青岛海湾化学有限公司工程部部长姜志文难掩兴奋。
然而,海湾化学却差点错过这次“市场红利”,问题就出在供电线路上。“一期已经有三路供电,二期上马后,肯定要超负荷运行,只能上第四条线路。”姜志文说。
董家口经济区管委经济发展部副部长丁星告诉记者:“我们第一时间协调了开发公司、供电公司和海湾化学多方协商,最终决定让供电线路走园区平台公司已经建好的电缆隧道。”
方案敲定后,董家口经济区又协调平台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仅用80多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土建、线路敷设及送电,确保海湾化学二期如期投产。今年上半年,海湾化学完成工业总产值63亿元、同比增长135%,上缴税收1.8亿元、同比增长74%。
“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难,我们一直致力于打造一个有温度有速度的营商环境。”董家口经济区管委主任封洪海说,“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创新和担当。”
长期以来,涉企部门多、职能有交叉是企业项目审批反映强烈的问题,为破除这一痼疾,董家口经济区打破部门藩篱,创新推出“三段推进”工作法。根据项目建设规律,将项目管理量化为“签约到开工、开工到投产、投产运营”前中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确定一名分管领导牵头、一个部门负责,统筹推进有关工作。同时设立项目专项办公室,实行一个项目、一名指挥、一支队伍、一抓到底的集成化管理机制。
正常情况下,项目从“拿地”到“开工”需经多道审批,周期在8个月以上。董家口经济区在项目“拿地”前提前介入,进入模拟审批程序,确保审批需要的规划指标、规划许可、施工许可和环评、安评、能评等各项资料、手续在土地出让前全部完成;项目取得土地后,模拟批复立即转化为正式审批文件,项目即可开工建设。
“通过这一方式,项目平均开工时间缩短为6个月,相比以前至少提前2个月。截至目前,董家口经济区已有24个重大且急需开工建设的项目纳入了‘模拟审批’程序,实现了拿地即开工。”封洪海介绍。
放眼董家口,在涉企服务中“打破常规”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2020年,董家口经济区通过市场化回收的方式盘活了7宗、632亩土地,用于引进总投资50亿元的6个大项目,惠城环保的催化项目正是受益者之一。
就在确定惠城环保所需土地的回收方案时,一个问题出现了:协议回收的价格是每亩27万多元,而最初的出让价为每亩21万多元,算下来,政府需要多花800多万元。
“虽然一次性多花800多万元,但这个项目投产后的税收每年约有1亿元,如果土地闲置在那里,什么也见不到。”董家口经济区管委副主任刘世明算了这样一笔账,最终敲定了这笔回收。
勇于担当,换来的是企业投桃报李。如今,很多落户的企业成了董家口经济区的“代言人”。“最多的时候,我们一周就接待了20拨有落户意向的项目方,其中大部分都是已落户企业推荐来的。”刘世明说。
作为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的国家级区域循环经济示范区,获批以来,董家口经济区已引进投资额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21个,总投资1810亿元;过百亿元项目6个,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7个;投产项目56个,在建项目65个。
俯瞰董家口经济区,白天车水马龙,夜晚灯火通明,在这片29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个充满活力的发展高地正在加速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