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记者走进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麻花针生产车间,自动化设备有条不紊地运转,车间内的屏幕上,麻花针生产数量等数据实时变动。
作为国内高端电子元器件制造的领军企业,贵州航天电器生产的电子元器件具有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为了最大限度降低成本,达到效益最大化,近年来,公司积极引进和研发数据平台,并进行生产线自动化运用和研发,建立智能制造车间,打通数据壁垒,提高生产效率。
“我们产品的研发、生产和管理等所有环节均可在线上完成。”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工程部部长刘林琳说,大数据的介入极大改变了企业生产和管理效率,原本60多人的车间如今缩减了三分之二的人力,公司整体生产计划执行率提升30%、产品均衡生产率提高20%以上。
用数赋智,航天电器用近一年时间成功研发了在线管理系统,让生产车间设备利用率提高18%以上。这一管理系统还会为设备维护提供数据支撑,设备一旦出现故障便会自动报警,确保维修及时、高效。
通过工业互联网设备联云上网,实现产业链智能协同,已成为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
贵州工业云,是我省打造工业互联网的重要平台之一。作为工业云运营企业的贵州航天云网科技有限公司,依托贵州开展“千企改造”“万企融合”“企业上云”等专项行动的契机,不断助力省内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跃上“云”端加速奔跑。
“工业云,是一个让‘企业有组织、资源无边界’的平台。通过为广大工业企业提供‘端、网、云’智能连接的云资源、云软件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有效提升企业效益、降低成本、缩短研发周期,满足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变革需求。”贵州航天云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灵运说。
依托工业云,借助大数据,贵州雅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线进行了全面升级。升级后的雅光电子生产线每小时产品产量提升了58%、良品率提升了33%、场地使用面积节约了46%、生产线人员配置(每班组)减少了68%、经济效益提高了15%。
正如贵州雅光电子一样,我省一批批企业通过工业云进行数字化改造,开展智能化生产,实现了降本、增效、提质的巨大变化。
截至目前,贵州工业云已累计覆盖企业及个人用户超17万户,建成或在建共10余个区域级和行业级平台,累计推动数百家企业深度应用云服务,带动近3000家企业基础信息和产品上云。
工业互联网是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和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石。面对越来越注重个性化的市场、越来越精准的管理需求、越来越高效的供需体系,贵州以工业互联网赋能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为切入点,“贵州制造”正阔步迈向“贵州智造”。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省企业已获批国家工信部、卫健委等部委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相关试点示范超30个。截至第三季度,全省实施工业互联网融合标杆项目、示范项目培育对象分别为59个、614个,数字化网络改造企业955家。
未来,贵州将持续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动全省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力争到2025年实现100万台设备联网、5万家企业上云,为贵州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实现工业大突破注入强大动力。(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曾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