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河南成全球最大人造钻石生产基地

夏先清 杨子佩    2021-11-10 17:24:59    经济日报

前不久,河南发现特大金矿的新闻登上热搜。数十年来,河南黄金年产量一直稳居全国第二。实际上,不仅是黄金产量高,河南人造金刚石产量也很高,业界还有“世界金刚石看中国,中国金刚石看河南”的说法。河南如何把金刚石产业做大?河南造金刚石如何继续做强?

 

企业快速发展

作为消费社会典型产物,钻石一度因为稀缺性被视为宝石之王。然而,随着人工培育钻石的出现,钻石市场迎来了重大变化。

数据显示,我国金刚石单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90%以上,稳居世界第一。其中,河南人造金刚石产量占到80%。至于珠宝级培育钻石领域,中国的产能约占全球培育钻石总产能的50%,其中80%位于河南,以商丘市柘城县为主。

“钻石培育,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制造人工钻石。目前,产品供不应求,上游设备制造商已火力全开。”在日前举行的第七届中国超硬材料产业发展大会上,与会专家学者认为,随着消费市场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人造金刚石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

行业发展快慢,企业感受最深。9月份,来自河南的钻石企业——力量钻石登陆A股。这是河南继豫金刚石、黄河旋风和中兵红箭后第四家登陆A股的钻石培育企业。

作为河南人造金刚石行业龙头企业之一的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有着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从基础的工业级金刚石制品,到复杂的钻石级金刚石制品,其产品覆盖了上中下游各个环节。

“公司投入科研经费2亿多元,成功研发了金刚石合成设备——六面顶人造金刚石压机。”黄河旋风公司行政事务部主任王延峰介绍,经过不断完善,压机吨位从6000吨发展到22000吨,单次合成产量由原来的15克拉提高到360克拉。同时,生产产品的品级也有了大幅提升,不仅代替了进口,而且实现了批量出口。

在人造钻石产业集群带动下,河南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人造钻石生产基地。业内专家认为,现阶段天然钻石及饰品市场规模超1000亿美元,国际市场也逐渐接受了人工培育钻石,对生产企业来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行业生态健全

“目前,河南有专业的研究机构,也有这个行业的标准化组织和质量检测中心。”河南省金刚石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工程师、中国珠宝玉石协会培育钻石分会名誉会长王秦生介绍,此外,与这个行业关联的研究所、高校、出口机构、设计院以及龙头企业大都聚集在河南。

“经过多年发展,河南实现了由我国超硬材料的研究开发中心向超硬材料及制品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基地转型。”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吕国范说,河南已初步形成了一个以超硬材料为先导、制品为核心、原辅材料和专用设备仪器为基础、公共技术服务体系为支撑、产业群体比较集中和相对完善的特色高技术产业链,为我国成为全球超硬材料生产大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应用领域,河南超硬材料企业创造的产值占全国同领域产值的50%以上。除了三大龙头企业之外,河南还有200余家超硬材料及制品生产企业。”吕国范介绍,柘城被誉为中国钻石之都、金刚石微粉之乡。其中金刚石微粉产量和出口量占全国市场份额分别达到70%和50%,大颗粒单晶产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

 

补足发展短板

“虽然河南超硬材料产业发展迅速,可还有着中高档产品竞争力薄弱、产品专用化程度和精细化程度不够、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且同质化严重、产品应用实验室欠缺或不够完善、前沿技术研究薄弱及未来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王秦生举例说,比如在工业应用上,当地精密磨具与刀具等产品不仅难以切入国际高端市场,而且国内高端市场也以发达国家高档产品为主,这些技术大多集中在德国、日本等。

正因如此,相关企业也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发展方向。王延峰介绍,在黄河旋风未来的规划中,将通过合作生产交易共同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集工业用金刚石、线锯与培育钻石、钻石打磨、首饰加工、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研发、自主品牌培育、电商等上下游于一体的超硬材料产业园区。

“超硬材料主要包括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但对于不少老百姓来说,一提到金刚石,最容易联想到饰品‘人造钻石’。”王秦生介绍,实际上,超硬材料及制品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机床工具、高速铁路、石油与天然气钻井、地质勘探、煤炭及矿物采掘、新能源、矿山建材等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和尖端科学技术领域。

专家表示,长期以来,不少发达国家一度将超硬材料及制品作为一种战略性储备物资,其生产技术长期对相关国家实施禁运。但随着中国在金刚石制造领域技术的突破和实现量产,“中国造”金刚石及制品必将在全球市场有更优秀的表现。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外汇储备规模稳
下一篇:“信用培植”助中小微企业破解融资难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