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多地“十四五”新基建规划加速布局5G建设

孟珂 刘萌    2021-11-04 14:54:18    证券日报

新一轮5G建设正进入加速期。近阶段,多地“十四五”新基建规划密集出台,各地积极释放政策红利推进5G建设,相关产业链公司业绩也将迎来持续释放。

 

地方版“十四五”

新基建规划陆续出炉

5G作为新基建中重要的一部分,其发展进程备受关注。根据各地发布的“十四五”新基建规划,相关的量化指标显示我国新一轮5G建设正在提速。

例如,《江苏省“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提出,“5G网络实现全覆盖”的发展目标,并对5G基站数量提出量化指标,即5G基站数将从2020年的7.1万个,增加到2025年的25.5万个。《四川省“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提出5G基站数量将从2020年的3.6万个,增加到2025年的25万个;5G网络用户普及率,将从11%增至60%。《贵州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出5G基站数量将从2020年的2.07万个,增加到2025年的16万个……

11月2日,在2021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移动总经理董昕表示,中国移动已经建成超过56万个5G基站,规模全球第一,并且没有放缓建设速度,到今年年底这个数字会飞速增长。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称,确保明年年底基本实现全国乡镇以上5G连续覆盖,包括重要园区、热点区域、发达农村等。

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5G为代表的数字新基建正成为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从长期来看,5G基站规模仍会快速提升,未来两年将是我国5G网络建设提速的关键期。

从运营商集采方面来看,也存在量价齐升情况。例如,10月12日,中国移动发布2021年至2022年普通光缆产品集中采购中标候选人公示,此次普通光缆集采量达1.432亿芯公里,较去年度上升20%,中标均价较去年增幅超50%。

国泰君安证券研报显示,自2020年以来,全球范围内5G迭代加速进行。截至9月末,我国已完成三次规模较大的5G无线主设备集采,总投资额超过1000亿元,已建设5G基站数达115.9万个,5G终端连接数达4.5亿户。

财政部专家库专家、360政企安全集团投资总监唐川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虽然许多大城市的5G网络覆盖率已达90%以上,但是农村地区的覆盖率仅为30%左右,巨大的提升空间势必要求运营商在技术和资金上有更大的投入。

 

超六成5G概念公司

三季报“报喜”

今年以来,国内电信行业保持较快发展。10月20日,工信部发布《2021年前三季度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1084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较上年同期提升5.2个百分点。

唐川认为,5G网络建设提速发展,必将带动相关上下游产业链加速前进。“基于5G技术的智能终端、感应设备、控制系统等都将是发展重点,因此,网络安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配套服务产业也会在未来几年成为高速发展领域”。

“随着5G产业的融合互动,5G服务产品和内容也将日益丰富,5G生态体系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一个共同繁荣发展的5G产业圈。”吴琦说。

产业发展自然带动了5G概念上市公司的业绩释放。据东方财富choice统计显示,291家5G概念上市公司发布了三季报,其中,超六成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

作为5G龙头企业中兴通讯发布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58.53亿元,同比增长115.81%。其中,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17.74亿元,同比增长107.58%。

对此,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数字城市研究中心负责人张远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5G硬件存在产业分散化、市场碎片化等特点,短期难以通过市场规模摊薄成本。同时,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本市场可以聚焦5G基础设施、产业升级为5G相关企业提供更多发展空间,使5G相关企业能够通过多样化的市场融资渠道进行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从而推动新型基础设施的持续创新,助推5G应用的发展。

唐川称,因5G等新基建的项目单体投资额普遍较小,加上地方政府大力支持,故不同于传统基建,其落地的决定因素是以技术能力、产业协同功能主导。所以,金融市场应该重点基于这些企业的特性,用全新的模式和理念予以服务。此外,针对这些新兴领域的项目,在专项债、ABS、REITs等金融工具的使用过程中提供政策倾斜,也是比较好的投融资促进方式。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肖钢:三大举措健全金融机构ESG信披制度
下一篇:增产莫忘节粮减损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