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三地携手逐梦世界一流湾区

郑 杨    2021-10-22 16:39:05    经济日报

在夜景卫星图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11座城市,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珠江入海口,映照出一个呼之欲出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轮廓。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这里,5.6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上聚集了8000多万人口,2020年创造经济总量11.5万亿元,以不到全国0.6%的面积,创造了全国九分之一的GDP;这里,拥有世界级的港口和机场群,港口年货物吞吐量超16亿吨、机场旅客吞吐量超2.2亿人次,相当于3分钟驶出一艘万吨巨轮、1分钟起降一架客机……

2017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香港亲自见证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拉开了国家层面推动大湾区建设的帷幕。“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我们立足全局和长远作出的重大谋划,也是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重大决策。”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指出。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下,粤港澳三地携手追梦,大湾区逐浪前行,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擘画蓝图 领航定向

陈贤翰,一名土生土长的香港青年。随着大湾区建设启动,他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港澳创业青年在大湾区创业的鼓励,2017年来到广州,与一群港澳青年共同创立了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短短数年,这里服务了8000多名逐梦大湾区的港澳青年,孵化了180多家港澳创业青年企业。

吸引陈贤翰和众多港澳青年做出人生抉择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宏伟蓝图。

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等国际一流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有何独特魅力?它的发展空间广阔,面积相当于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的总和;产业体系完备,粤港澳三地形成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补互促、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交通网络密集,核心区高速公路密度高于其他湾区……但同时,粤港澳大湾区也存在原始创新能力薄弱、要素流动不够便捷等短板,亟待予以解决。

深谋远虑,方能行稳致远。2017年大湾区建设正式启动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大会议、重要场合对大湾区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为大湾区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开启了全面推进大湾区建设的新篇章。

在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马兴瑞看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是粤港澳三地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也是广东新时代必须切实承担起的新使命。

2019年以来,广东携手港澳,紧紧围绕《规划纲要》提出的五大战略定位和七项重点任务,推动大湾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对标国际最高最好最优,协同港澳高起点、高水平抓好谋划落实,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发挥粤港澳三地比较优势,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4年砥砺奋进,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的今天,粤港澳大湾区交出了一份亮丽答卷:2020年,大湾区经济总量达11.5万亿元,比2017年增加1.4万亿元;进入世界500强企业21家,比2017年增加4家;广东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5.3万家,比2017年增加近2万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湾区落地生根,结出了丰硕成果。

 

锚定创新 赢在未来

建设好大湾区,关键在创新。

在刚刚举办的第13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上,一批孕育于大湾区的科技企业向世界“秀”出了硬核实力—

在深圳比亚迪展位,现象级爆款汉EV新能源汽车引来络绎不绝的试乘者。凭借刀片电池等颠覆性技术成果,比亚迪把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牢牢握在中国人手中!

在广州亿航智能展位,一款双座载人级自动驾驶飞行器惊艳全场。飞行足迹遍布亚欧美三大洲,亿航引领着全球城市空中交通新行业。“我们将在科技创新上不断努力,拓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亿航智能控股首席战略官徐华翔满怀信心地说。

大湾区企业的强大信心,来自《规划纲要》锚定的大湾区战略定位之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近年来,粤港澳三地将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大湾区建设的首要任务,加速构建开放融合的协同创新共同体,为湾区企业参与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

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要实现从“0”到“1”的创新突破。4年间,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和深港河套、粤澳横琴科技创新极点“两廊两点”体系逐步搭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启动建设,中国散裂中子源投入运行,强流重离子加速器、材料基因组大科学装置平台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载体的打造,使大湾区战略科技力量空前强化。

在钟灵毓秀的东莞松山湖科学城,中国散裂中子源于2018年投入运行后,全球顶尖科学家前往开展前沿课题研究成为“新常态”。“松山湖近几年发生的变化,放在欧洲可能需要10年。”2019年加入散裂中子源团队的德国科学家沃尔夫冈由衷地说。目前,散裂中子源已完成全球课题500余项。“大科学装置的虹吸效应持续显现,有效支撑了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主任陈延伟说。

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的是形成产业原动力。4年来,粤港澳三地协力推进创新资源跨境流动,为科技成果迈向广阔市场铺就“高速路”。

目前,广东已向港澳开放1万多台大型科学仪器,与港澳合作新建20家联合实验室,支持港澳科研机构参与广东省重大科技计划,累计跨境拨付财政科研资金1.5亿元。同时,三地探索形成“港澳科研成果—珠三角转化—港澳服务”的协同发展新模式,在人工智能、超高清视频等领域培育形成一批新兴产业集群,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一国两制” 生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一国两制”的应有之义。

今年9月8日15时,粤澳新通道青茂口岸正式开通。“刷一下证件,按一下指纹,一下就过关了。”首批入境的澳门旅客王女士兴奋地说。自此,粤澳之间的距离开始以“秒”计算。

9月10日,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正式落地。“这让港澳居民在理财上多了一个选择。”香港创业者郑伯渠说。从此,大湾区居民可以更灵活地配置家庭资产,享受跨境投资的便利。

大湾区启动建设4年多,从跨境金融到跨境旅游,从跨境执业到跨境就学……粤港澳三地加速推进设施“硬联通”、机制“软联通”、百姓“心联通”,成为丰富“一国两制”内涵最为生动的实践。

每天清晨,“深港候鸟”“广佛候鸟”“珠澳候鸟”们满怀希望踏上通勤路。大湾区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越织越密,“1小时生活圈”就在眼前。“如今在湾区内任何一个城市,群众都可以选择轨道交通出行。”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李静说。“轨道上的大湾区”加快推进,大湾区高铁里程已超过1200公里;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标志性工程建成通车,从香港乘车前往珠海、澳门由3个小时缩短至半个小时,从香港乘高铁去广州仅需48分钟。

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两块小小“试验田”,迈出了粤港澳规则机制“软联通”的大探索。在前海,已累计注册港资企业1.15万家,推出制度创新成果645项,来自香港的税务师等20多类人才可便利化执业;在横琴,累计注册澳资企业4578家,已有近千名来自港澳的导游、建筑专业人士等前往执业。而放眼整个大湾区,随着商事规则衔接、职业资格互认的领域不断拓展,“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的制度差异正逐渐变为制度优势。

通过一项“湾区通”工程的实施,广东从大湾区民众最关心的身边事办起,在住房、就业、教育、社保等民生领域不断完善政策体系,为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架起了“同心桥”。如今,广东已全面取消港澳居民内地就业许可,事业单位首批1万多个岗位面向港澳居民公开招考;建成12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至2020年底共孵化港澳项目698个。“希望以后到大湾区来就像回家一样”,港澳青年的美好心愿在今天变为了现实。

“要用好总书记教导的‘危’与‘机’的辩证法,勇于开顶风船,善于化危为机,推动大湾区建设破浪前行、行稳致远。”如广东省委书记李希所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粤港澳大湾区这艘巨轮必将在新时期驶向新的辉煌。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唱好“双城记” 绘出新蓝图
下一篇: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18.6万亿元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