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经济 > 正文

万亿资金本周到期回笼 公开市场操作料先收后放

2021-10-11 15:15:49    中国证券报

央行逆回购5100亿元、“麻辣粉”(中期借贷便利,MLF)5000亿元……在顺利完成跨季跨节之后,本周将迎来万亿元央行资金到期回笼,市场资金面直面10月首个考验。

分析人士指出,跨季后资金面迅速回暖,货币市场利率显著回落,央行通过存量逆回购到期回笼部分资金,可避免流动性过度投放,符合货币政策稳健取向。复杂形势下,货币调控须审时度势,但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仍相当确定,预计10月公开市场操作先收后放,周内MLF操作值得关注。

 

跨季后资金面回暖

DR001(存款类机构隔夜回购利率)报1.57%,两日累计下行51个基点;DR007(存款类机构7天回购利率)报1.83%,两日累计下行45个基点;DR014(存款类机构14天回购利率)报1.99%,两日累计下行86个基点……国庆假期之后,银行间市场上存款类机构各期限债券质押式回购利率全线大幅回落,显示跨季跨节过后的市场资金面已迅速回归宽松。

得益于央行提前且持续的流动性支持,市场资金面在超储率低、政府债券发行多、季末考核压力大等形势下,保持了基本稳定,顺利跨季跨节。

与往常一样,跨季后的市场资金面迎来自然回暖过程。市场人士介绍,这主要得益于季末监管考核、假期等因素造成的扰动消退。同时,季末财政存款集中投放也形成了较多的增量流动性供给。

然而,资金面在迅速回暖之后,能否更加宽松?货币市场利率在快速回落之后,能否继续下行?本周,万亿元央行资金到期回笼无疑将考验10月中旬的市场资金面,同时也将构成资金面进一步宽松、货币市场利率继续下行的约束。

 

转向净回笼

最新统计显示,本周(10月11日至15日)将有5100亿元央行逆回购到期,10月15日还有5000亿元MLF到期。

面对万亿元资金到期回笼,央行会如何对冲?值得注意的是,10月8日当天有3400亿元央行逆回购到期,但央行仅开展了100亿元逆回购操作,单日净回收流动性3300亿元。这表明,跨季跨节之后的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已回归低量操作状态,以避免流动性过于充裕。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DR001和DR007的平均值分别为1.96%、2.17%。截至10月8日收盘,两个数据均已明显低于年内平均值,在央行转而回笼流动性的情况下,预计其继续下行的空间已不大。

央行行长易纲曾表示,货币政策要把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既不让市场缺钱,也不让市场的钱溢出来,保持货币供应与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基本匹配。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对当前货币政策取向的生动诠释,充分揭示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核心要义,有助于更好理解近一个时期的央行流动性操作。

市场人士预计,接下来几天,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预计保持低量状态,继续回收前期投放的短期资金,引导流动性回归合理充裕。

 

MLF或恢复超量续做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作为短期市场利率代表性品种的DR007持续贴近7天期央行逆回购利率运行。9月份,DR007平均为2.18%,与2.2%的7天期央行逆回购利率几无差异。这充分表明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变化,流动性合理充裕。

谈及货币政策,不少机构人士指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离不开宏观政策的必要支持,有关方面已加强政策跨周期调节,货币环境在实际操作方面总体上易松难紧。但在当前复杂的形势下,短时期内出现如降息一类的显性放松的可能性较低,进一步降准的时点也存在不确定性。

天风证券固收研究团队认为,在目前局面下,货币调控必须审时度势,量力而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以及加大结构性工具运用力度是今后一段时间货币调控相对确定的两个方面。”一位券商交易人士进一步称。

对于未来资金面,本月中旬的央行资金回笼、下旬的季度税期高峰,可能是10月两个主要压力点。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央行将适时调整操作方向和力度,特别是临近税期高峰,重新加大流动性操作力度的可能性较大。总体判断,10月公开市场操作将先收后放。

值得一提的是,有分析人士认为,在没有实施降准的情况下,到期MLF或恢复超量续做,促进货币信贷保持合理增长。在此背景下,10月15日的MLF操作值得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加强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究 建立健全“双碳”标准
下一篇:人力资源服务业如何更上层楼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